• 1812阅读
  • 0回复

[父母必读]低质量的陪伴是一种伤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8
铜币
123
威望
99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2-27
Uhfm@1 cz&  
文 | 临界冰
u.*@ l GVW  
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看见对方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分享时光,这就是真正的陪伴。
01 AN7WMX  
陪伴不只是陪着。 Ug_5INK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时的师傅王姐跟我说,有了孩子呀,你就甭想着自己的生活,尤其孩子上学以后,就要一直陪着,直到孩子上大学为止。  Q];gC{I  
当时我还是个小姑娘,对养孩子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概念。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去她家的时候,总能看到这样一幕,晚饭后,王姐搬着凳子坐在儿子书桌90度的位置,盯着儿子,儿子耷拉着头伏在桌上写作业,懒洋洋很不自在的样子。 $C0Nv Jf  
“你磨蹭啥呢?赶紧写啊?” !-b4@=f:  
王姐时不时吼一嗓子,儿子稍有反抗,马上开启唠叨模式,“你看谁谁谁…” 8:;_MBt  
当时的我,一直想不通,这样就叫做陪孩子吗? 6kuN)  
王姐背地里总会跟我抱怨,说自己为陪孩子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 hYMIe]kJ  
多年以后,我从以前的同事那里听说,王姐的儿子初中没毕业就死活不上学了,甚至离家出走,王姐为此哭了一场又一场,孩子也终究没有走上她所期望中的成才之路。 *( YtO  
我们小区有个全职妈妈,经常看到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在外面玩儿,每次看到她的时候,都见她躲在一旁,低头看着手机,女儿在一旁自己玩儿,母女俩之间几乎没有交流。 RmxgCe(2a  
女孩婷婷今年六岁了,跟同龄的孩子比起来显得很安静,不太合群,一个人在角落里静静地玩儿,时不时看向妈妈的方向,生怕妈妈离开一样… ?P@fV'Jo  
这些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父母以为,只要在孩子身边陪着就是陪伴,哪怕是拿着手机,心不在焉的跟孩子说话,或者就是看着孩子… }dw`[{cm  
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陪伴,甚至可以视为无效的陪伴。 @/*{8UBP  
低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来讲,是一种伤害。 )k01K,%#)  
:_JZn`Cab  
02 |!{Q4<   
没有回应的陪伴就不会有爱的链接。 <9 lZ%j;  
作为父母,我们曾一度认为,父母尤其是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孩子未来会越幸福。 }c1Vu  
然而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对于3-11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WJ=DTON  
孩子的内心极其的敏感和脆弱,客体关系心理学讲到,即便是婴儿,已经能对养育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情绪保持极其敏感的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透过抚养者的表情、声音、肢体动作,来感知养育者的内在状态。 j89|hG)2  
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的是积极的回应,如果这种回应是被动的或者只是敷衍了事,那么父母孩子之间的链接是无法建立起来的,没有链接就没有流动的爱。 1{4d)z UB  
如我们小区那个女孩婷婷,她们家里有专门做饭做家务的保姆,她的妈妈只需负责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她却认为,只要孩子在她的视线监控范围之内,不出意外就可以了。 Z.Lm[$/edn  
所以尽管婷婷在妈妈的全程陪护之下,按理说应该发展成阳光快乐的孩子,然而事实上,婷婷却是孤独而忧郁。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而患得患失,郁郁寡欢,没有自信,遇事也会消极处理。 kKVd4B[#*  
与孩子在一起哪怕只是眼神的交流,或与孩子简单的几句对话,或是和孩子玩耍片刻,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关注,这会给孩子内心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iK=1\-2  
父母的参与度,其实就是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度,是爱孩子的最高体现。 =Xh^@ OR  
jK/2n}q&]  
03 bi G=4?Xl  
如果做不到放下期待,陪伴就没有意义了。 G,M &z>ub0  
每个父母都想做好父母,从教育理念上来讲,我们这代父母要比我们的父辈在认知层面上了解得更多。 wNL!T6"G  
很多读者说自己曾经是留守儿童,从小饱受“亲子中断”的痛苦,现在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跟父母分开。 zqfv|3-!}  
有的读者说到儿时经常被父亲打骂,以后绝不能动用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 rGuhYYvK  
还有的读者说,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学习,结果现在自己学无所成,所以绝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P  
甚至还有读者直截了当跟我说,老师,我觉得你的文章分析孩子心理分析得有点多,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照着你的方法一步步做就好了… h^^zR)EVb  
我很感激有这么多读者关注我的文章,并且已经有想法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6^|i}  
然而孩子是机器吗?是否我们付出了爱,付出了关心,我们就一定要最大限度的得到孩子的回馈,作为我们成为好父母的嘉奖? .w/#S-at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么功利,当我们放下工作,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只是因为所谓“好父母”的标准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也要这样做。 9+"D8 J7  
但是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是有期待的,我们一直希望孩子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去做,否则我们就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愤愤不平,掉入受害者模式。 fL.;-  
你是不是也能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对着孩子责骂: x?Z)q4  
“就为了陪你,我这一天啥也没干,可是你呢…” r?Jxl<  
“自打你出生,我连一个完整的电视剧都没看过,不就是为了陪你吗?你争气了吗?” zIt-mU  
[tsi8r =T  
有位出色的妈妈,在和我聊天的时候,她总会说:“带孩子很烦,陪他们玩是在浪费时间,最主要的是他什么也学不到,总是傻乎乎的玩。” F,Y,0f@4U9  
难得她有一次陪孩子,决定趁着休息日带孩子去博物馆,可是孩子并不想去,他就想让妈妈带他去游乐场玩。妈妈觉得好不容易有空陪陪孩子,得“有意义”,要能学到东西,才不枉费自己牺牲了大把的工作时间。 #&0)kr66  
后来孩子拗不过妈妈,去了博物馆,但是他全程无精打采,最后悻悻而归。 A!Zjcp|  
我告诉她: '$pT:4EuGq  
“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的东西,他需要的是尽情的玩,是妈妈给予爱的滋养,他需要的是心灵的陪伴。当他感觉到足够安全,感觉到被爱时就会有能力去爱别人,有精力把兴趣转向外界,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挖掘自己的潜能,充分的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择自己所需的生活。” E pj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全情的投入,应该是双方都享受的亲子时光,你在陪伴孩子,孩子也在陪伴你。 `l@[8H%aw  
h=SQ]nV{  
04 3{RuR+yi  
父母要对自己的内心保持敏感,好好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孩子。 fx %Y(W#5  
美国心理学会 2012 年压力调查的结果也显示:超过 69% 的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压力影响到了孩子,只有 14% 的孩子说父母的压力没有影响到自己。 m6^Ua  
如我在本文最前面提到我的同事王姐,她是一个单亲母亲,她经常说:“总觉得身上的担子好重。白天忙着工作,晚上回来还得耐心地陪孩子,有时因为芝麻大的小事就想吼他。好容易哄他睡觉了,还得熬夜加班。哎…” NLFs)6 \  
如果在陪伴孩子时,你是上述这种体验的话,也许你更需要做的是照顾自己,否则,陪伴就成了一种伤害。 I"Y d6M% ;  
作为父母,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你的压力会影响孩子的自身压力水平。父母自身的压力过大会使他们自己的精神过于紧张,精神紧张状态下,父母会变得暴躁、易怒。 35z]pn%L  
而这种负面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孩子,孩子处于父母消极情绪的笼罩下,情绪长期受到压抑而无法宣泄,皮质醇的分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PxzeN6f  
皮质醇是肾上腺里一种主要的应激激素,它能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功能。 ]'V8{l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很好地控制皮质醇的分泌和含量,但它易受压力、营养、睡眠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一旦机体的皮质醇含量长期超过正常水平,就会对孩子认知等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yi<&'L;   
这个时候,你跟孩子的相处,不仅无法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如何管理情绪,还有可能让孩子因为你的坏情绪,情绪认知发展受到伤害。 s<gZB:~  
所以,如果你感到压力或焦虑等负面情绪时,请不要勉强自己跟孩子相处。 dQ?4@  
Uov%12  
05 q9.)p  
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V&vU her0  
  • “海沃塔”教育方式和台湾的“123”法则。
扎克伯格因为老婆和女儿在中国的朋友圈异常火爆,而他所推崇的“海沃塔”教育方式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au7%K5  
海沃塔是一种犹太人家庭传承的学习方式。你可以把“海沃塔”理解为犹太精英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聊天模式,他们的聊天不是闲话家常,而是有意识的,每天固定时间的头脑风暴。 vpXC5|9U  
在犹太家庭里,周末的安息日,是全家的聚餐时间,也是一起“海沃塔”的时间。家长不会叫小朋友“好好吃饭别说话”,而是边吃边讨论各种问题。 (Z5=GJM?$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可以是接送上下学的路上,也可以是晚餐时间。 g]85[xz  
海沃塔包含了三个核心因素,即: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 H `y.jSNi  
这三个核心的关键在于,父母不评判的接纳和父母的参与度。而这两个关键点决定了父母对孩子尊重,即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对于建立孩子的高自尊至关重要。 <J-bDcp  
  • 台湾的“123”法则
台湾家庭教育,在亲子陪伴方面最有效的研究成果当属“123”法则。 JL $6Fw;  
所谓“123”法则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与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1种。3件事包括,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 i$;GEM}tv  
在台湾多年的实践证明,每天按照“123”法则进行一次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比长时间漫无目的地腻在一起强百倍! ;Q&38qI  
  • 高质量的陪伴是让孩子吸收父母的状态。
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儿童期,少年期的孩子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rHPda?&H  
怎样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呢? u8qL?Aj^  
我有一个朋友坚持每天在女儿写作业的时候,读书写文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父女俩静静地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埋头纸笔之间,虽然静默无声,但却在无形中营造出了一个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 W)JUMW2|  
偶尔女儿遇到难解的习题会跟父亲讨论一下,父亲读书读到精彩部分也会在女儿休息的时候分享给她。写作业再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枯燥劳动,而变成了一段难得的和父母亲独处的时光。 O-Hu:KuIf  
在日复一日的共同学习中,女儿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之下,爱上了阅读,学会了父亲读书写作时的专注,更重要的学会了父亲终身学习的态度。 pw{3I 2Ix  
荷兰教育家伯纳德曾说过,“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 {9U<!  
而父亲呢,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放弃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在静静的陪伴中,沉下心来读书码字,从每日的繁忙喧嚣中解脱出来,觉察自己的内心。 eO;i1>  
真正细水长流,高质量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Y5I0Ko Uw  
BM=`zGh"  
  • 适当留白,给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间。
高质量的陪伴,离不开留白,留白是给予孩子心灵上自由的空间,给予他们自我探索世界的机会。 gP8Fe =]  
著名心理学者刘轩,谈起他跟女儿相处的时光。有一次他带着女儿在公园里玩,玩着玩着,他发现女儿跑到一个大树下,对着树下斑驳的树影发呆,刘轩没有像其他的父母一样,急火火的上去问,“宝贝你在看什么呀?”而选择躲在角落里,等待孩子从她专注的世界里自己走出来。 8(3'YNC  
高质量的陪伴,意味着在孩子需要回应的时候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而在孩子需要独处时,给予足够的空间。 ta"/R@ k*  
顺其自然,放弃控制,是每个父母毕生都要学习的功课。 CN8GeZ-G  
作者:临界冰,国家心理咨询师,亚太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HMI认证催眠师。 ;'l Hw]}O*  
,!t1( H  
来源:http://www.sohu.com/a/220330125_663398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