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1阅读
  • 0回复

[育儿热点]不做熊孩子!北美妈妈这些经验我们都该看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5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21
— 本帖被 admin 从 儿童资讯 移动到本区(2021-07-19) —
这些天一则熊孩子在公交车上因为“挑衅”乘客而被过肩摔踩头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U8n=A#,-  
@j|=M7B  
小孩子太熊,大人也太过冲动。这个新闻一出,熊孩子的问题又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为什么现在的熊孩子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教育? FA3YiX(-e  
'WQ?%da  
去年底西洋君在商场看到过令人尴尬的一幕: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想买玩具枪,被拒绝后,先是痛哭不止,满地打滚;继而爬起来用拳头不停打一旁的妈妈,边打边大声喊叫,持续了半小时才被拖走。 E|v9khN(].  
0JM`*f%n  
这几年,国内的熊孩子似乎越来越多。或者在飞机或高铁上哭闹,不停踢座椅;或者在餐厅大喊大叫追逐嬉戏,撞飞他人的饮料。而他们的父母,多束手无策,或直接无视,任其闹腾。 {<1 ]cP  
;_Z[' %  
去年8月,从中国飞往洛杉矶的航班上,一个中国“熊孩子”不断骚扰邻座日本籍华裔小哥,小哥建议其父母管教孩子,父母不但不管教孩子,还辱骂小哥,最后演变为肢体冲突。飞机落地后,一家三口被FBI海关执法人员直接遣返回中国。计划好的暑假旅行泡汤了! %d"d<pvx  
A9\(vxxOpC  
西洋参考专栏作者林世钰到美国后发现,大多美国孩子的边界感比较强,在家里,他们一样上蹿下跳,大呼小叫,极其活跃。但是,一旦到了公共场合,他们就会收敛很多,和父母低声说话,对服务员彬彬有礼。 3r-oZ8/n  
5>u,Qh  
国内孩子则普遍缺乏边界感,在公共场合“无法无天”;此外,如何引导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友好与人相处,在国内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缺乏足够支持。儿时同样是“难搞的娃”,为什么长大后北美的熊孩子会比国内少的多?相信下文会对你有所启发。 UY$Lqe~  
:M _N  
情商是天生的吗? x|lX1Mh$  
@Xg5 E  
一度我以为是。 ,37\8y?o\  
!{%BfZX<&  
有的人天生就外向、懂事,懂得和周边人和谐相处,有的人却处处碰壁,让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自己也不快乐。 's_[ #a;Vp  
qz6@'1  
可来加拿大一年半,这个认识却被打破了。而且,正是从家里的两个娃身上意识到的。 38l 8n.  
p]erk  
来加拿大时,妹妹3岁半,姐姐7岁,在国内读了一年级。可现在,在情绪控制方面,姐姐倒更像个小孩子,妹妹却经常能给妈妈不少启发。这里面性格的因素虽然有,但更多是后天的培养。尤其是在可塑性更强的3& ;2jH;$HZ  
8212;6岁这个年龄段。 A{Dy3tm=  
b x8;`Q MX  
@pkQ2OM 2  
妹妹现在上SK (senior kidgarden), 相当于国内的幼儿园大班。稍早一些,小朋友就开始陆陆续续学一些拼写。比如,“STOP”,比如“belly breath”。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会教这些词,就问妹妹,“STOP”用在什么时候啊。妹妹回答:生气的时候。我一脸懵圈,妹妹很开心,摇头晃脑地给我演示。大意就是,如果生气的时候,就在心里喊自己的名字,说“STOP” “STOP”,然后,把手放在肚子上,深呼吸,“belly breath”。 K @>($BX]  
HS >B\Ip"  
一开始我还不以为意,直到后来有次去妹妹幼儿园班上参观。 aT"0tn^LO  
0l+[[ZTV  
0S71&I$u]  
▲用石头做成的情绪画 g?i0WS  
s2*~n_B  
教室窗台上有一排石头,每块石头都画上了一种生动的表情,还给命了名(上图),比如“angry”、“happy”,而石头的背面,则写满了处理这些情绪的方法,其中出现最多的就是belly breath。 !$L~/<&0g  
GZWU=TC2{2  
▲用石头做的情绪画,背面则是不良情绪的处理方法 c1aIZ  
Cu&y',ee~  
原来,在北美,小朋友们三、四岁时就要开始学习识别各种情绪。大概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先认识各种情绪。回想起来,有那么一段时间,妹妹在家疯狂地画各种happy face, sad face, angry face, scared face,想必就是第一阶段了。接着,就是试着去理解每种情绪,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同的情绪会给自己、以及他人带来不同的影响。最后,就是处理方法了,对不同的情绪,往往会有不同的疏导措施。比如感到“angry”时,就在心里喊几遍“STOP”,然后“belly breath”。 :ExCGS[  
ur K~]68  
-"~XI~a@Wo  
在加拿大老师的眼里,让小朋友识别情绪和学会认识各种颜色、数字,原理是一样的。为了让幼儿园的小不点们理解“情绪”这个有点抽象的词汇,老外们开发了很多适合小朋友年龄段的学习形式。 "1HKD  
Jwt_d }ns  
比如,YouTube上就有专门的教学视频sesame street,还有生动的情绪卡(居然有40种之多),再加上各种故事以及现场演示,小朋友们很快就领悟了同情、伤心、生气、开心等常见的情绪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LZH~VkK@m}  
e-Ma8+X\  
2U.'5uA"L  
▲女儿写的情绪控制小帖士 ]L{diD 2 G  
ykat0iqo  
有一次,我在学校前台遇见妹妹相熟的同学。小姑娘尿裤子了,坐那儿等家人送衣服来换。或是等得久了,小姑娘忍不住哭起来,越哭越伤心。老师蹲在旁边,除了安慰外,还让她深呼吸,belly breath。小姑娘也很配合,把小手放肚子上,开始大口的吸气、呼气,吸气、呼气,渐渐地情绪平复下来。 ' >R?8Y  
_-5|"oJ  
我还曾看到 ,一个小不点向另一个小不点示范怎么样深呼吸、让对方calm down(冷静)。对这里的孩子而言,这些从小就接受的认知,将会如同本能一样地陪伴一生。 <<l1 zEf@  
$~5ax8u&!#  
@Z2^smf  
▲小朋友们在学校用各国语言唱《Hello》歌 >PmnR>x-rj  
6Mh"{N7  
固然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变量,但从小就知道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难道不比多认识几个数字和字母更重要吗?而受过这样教育的孩子,今后在情商方面更高些,难道不也是正常的吗? zW9/[Db  
7X`]}z4g  
所以,情商真的都是天生的吗? r"xs?P&/$  
[Lal_}m?  
相比较而言,姐姐在这方面就弱一些。现在想来,多少和她来加拿大时已经错过了这个基本教育有关。 PJ3M,2H1b.  
S}/5W  
因为娃爹在国内还有工作(我家也属于那类“候鸟爸爸”家庭),家里的“战火”基本发生在我和姐姐之间。刚开始,战火失控的时候还真不少,闹下内伤无数。 ]wm<$+@  
GLWEoV9<  
!@3"vd{^  
▲作者女儿 (utk)  
5VZZk%oy  
比较之下,如今快9岁的姐姐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凡事依赖母亲的小孩子了。人家可以自主阅读,遇到疑问可以问google, 能和同学交换新信息。随着姐姐语言能力开始碾压妈妈,小姑娘口头的高频句子也变成是you are not my boss。why?hy not?像我这种因为一度的信息垄断而树立起来的母亲权威形象,现在正在接受全方位的挑战。一个处理不当,就两败俱伤。 My<.^~  
Q"F" 13  
这时候我就想,如果姐姐像妹妹这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情绪管理”,还会是这样吗?或者我从小也受到一些情绪管理的教育,也能比现在做得更好。 uyDPWnYk  
^ZPynduR  
这不由得让我想,如果姐姐像妹妹这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情绪管理”,还会是这样吗?或者我从小也受到一些情绪管理的教育,也能比现在做得更好。 L-eO_tTh0  
5/YGu=,  
在加拿大,教育部门把情绪控制列为幼儿是否自律且幸福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如我家妹妹幼儿园JK(junior kidgarden)的report card(类似国内期末的成绩报告单)里,就专门提到了这条。具体包括“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manage their emotions and impulses,find ways to deal with distractions, and be aware that this ractions have consequences. ” d`9ofw~3=  
{u)>W@Lr  
X([p0W 9V(  
▲国外父母是一般是一人带几个孩子,而中国则是几个人去带一个孩子。 yB2}[1  
L~|_CRw  
我个人觉得这里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要小朋友学会自我疏导,二是要知道情绪会对自己以及他人产生的影响。一个对情绪一无所知的人,就像一枚游走的定时炸弹,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炸了,既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情绪的认知以及管理还真是事关个人(他人)幸福的大事。 kr>4%Ndm7  
*!m(oP  
国内熊孩子比较多,我个人觉得很大原因还是情绪管理的问题。孩子本身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如果孩子很小就知道情绪管理的重要,并在幼儿园就学习到一些相应的“技能”,他就会知道哭闹、大吼大叫、易怒,是无法争取到好处的,而只会让大家都不快乐。 hnBX enT6  
V 0z`p"  
JpE7"Z"~MS  
▲国内一熊孩子在8楼屋内看动画片,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竟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 8@A}.:  
K;j0cxl  
刚到加拿大时,我压力挺大的,因为这里的孩子看起来都太有风度了。比如在公共场合,你很少看到孩子们撒泼耍浑、高声喧哗,跑跑闹闹的也极少。所以我特别担心自己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成了“万众瞩目”的那个。好在,就算偶尔有小朋友哭闹的,周围的人都比较宽容,很少有人侧目。看起来,打小练就的“童子功”真是很有必要。 Ym|%ka  
n4InZ!)  
熊孩子的问题,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公私边界的认知。那些在餐厅、游乐场、商场大声喧哗、哭哭闹闹的,完全没地意识到这是公共场合,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对他人造成影响。我和一位朋友曾一起带孩子们外出就餐,孩子们一兴奋大嗓门就上来了,我的那位朋友立马起身拿包要孩子们走人。事实证明,这样的非常手段很是有效。但前提是家长和孩子要对这种边界感达成共识。 GW,RE\Q:  
tg6iHFa  
在女儿学校,室内小跑都会被视为不当的行为。而室外操场则是另一回事,孩子要多疯有多疯。 '@dk3:3t  
~`X$b F  
“Time-out”是北美家长最常用的一种惩罚熊孩子的办法,“Time-out”,可以译成“计时隔离”或者“关禁闭”,就是把犯错误的孩子隔离在小房间里一段时间,让其面壁思过。美国人“Time-out”的原则一般是,一岁一分钟,两岁两分钟,三岁三分钟,以此类推,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如果中间孩子从房间跑出来了,又要重新计算。 Xb2.t^ ]f  
)0?u_Z]w9  
在加拿大,你也很少会看到气急败坏的家长。一个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人,很容易被他人在心里“打标签”。毕竟,情绪控制应该算得上是基本的修养吧。 TY;%nT  
Tnoy#w}V e  
孩子总有犯倔的时候。但教育孩子是件很私密的事,老外家长就算要训孩子,也极少在大庭广众之下巴拉巴拉。如果一定要当场介入,通常的做法是把孩子单独带到一边儿,私下平等地沟通。如果能谈的拢,自然皆大欢喜,该say sorry就say sorry,该补救就补救。谈不拢,那就当场撤。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哭不哭闹,妈妈扭头就走,毫不迟疑。爸爸们则会抱起孩子往肩上一扛,头也不回地走人。 _|VF^\i  
.oH)eD  
tE WolO[\  
▲“如何教育熊孩子”是一个能引起很多人共鸣的话题 <N{Y*,^z  
z07Xj%zX9  
现在,妹妹是我们家的老师,学生嘛,是我和姐姐,两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有一天,姐姐因为看电视的时长问题又和我闹僵了,一个人跑上了楼。等到了妹妹的电视时间,我问她要不要邀请姐姐下来一起看,小姑娘点点头,并解释说“that will make her feel better”。 ,s`4k?y  
u5N&Wn{  
有时候我会问妹妹,我伤心的时候该怎么办啊?小姑娘立马就会热心地告诉我:“Mom, you should do something that can make you fell better, or talk to a friend and ask for help。”说到这里,小姑娘还故意顿一下,“ actually, I can be your friend。”然后冲你一脸微笑。 8h,=yAn5  
#Oi{7~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late is better than never”,又或者是“better late than never”。好的情商,从现在练起!我和姐姐都要做个好学生。 Dgc}T8R  
vR4 omB{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 yangersao.com)  !U=o<)I  
喜欢这篇文章   \c4D|7\=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A9Icn>3?`(  
End

歌曲播放地址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