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阅读
  • 0回复

[幼儿说]如何把孩子的性格,养得人见人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记得阿瓜2岁多的时候,我带他到一个小公园玩。一开始我们在沙池玩沙,玩得很高兴。这时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哭声,循声望去,是一个比阿瓜大一些的小女孩,她被沙池旁边的一根小藤条状的植物绊倒了,孩子的身旁也没见到大人。这时阿瓜把手中的沙铲放在地上,然后跑到了小姐姐旁边。看到小姐姐满脸泪水,阿瓜皱了皱眉头,一会给小姐姐捡小树叶,一会捡小石头……我看得出,阿瓜在努力让小姐姐变得开心起来。没多久,小姐姐停止了哭泣,两人嘻嘻哈哈地玩了起来。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同理心。纽约贝尔维尤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洛蕾塔·本德曾经研究过一群在孤儿院生活的孩子,她发现,从小在孤儿院成长的不少孩子,他们不会做游戏,也无法跟其他孩子做游戏,还经常发脾气,并且有着糟糕的人际关系。那是因为孤儿院缺少了婴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同理心。孤儿院的照料者常常对婴儿的哭泣和要求,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些照料者对孩子缺乏同理心,导致孩子也无法拥有同理心,从而影响了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

同理心有生理基础。同理心一开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B Titchener提出来的,他认为这是一种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痛苦的行为。20世纪90年代早期,意大利神经生理学家Giacomo Rizzolatti发现了大脑中有一种叫“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1999年,加州大学精神病学副教授Marco Lacoboni发现了人类大脑的镜像系统,例如当一个孩子看到旁边的孩子做出与自己曾经做过的相似的举动,或孩子看到一个相似的情景,这种神经元就会被激活,引导大脑做出模拟他人大脑的想象,从而表现出相似的心理状态,孩子便对他人产生同理心。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宝宝听到旁边有宝宝在哭,他可能也会无缘无故地哇哇大哭;

我们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在医院接受疫苗接种前,亲眼目睹护士拿起针扎在某个孩子的手臂上时,这些孩子便下意识地想离开或哭闹;

我们也不难见到,一个孩子目睹一只狗狗被自行车压到了腿,他可能也会在那瞬间缩腿……

这便是同理心的作用。同理心研究专家Nancy Eisenberg认为,孩子的同理心能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也能促使孩子无私地关爱和帮助任何处于困难中的人。所以,孩子的同理心有助于他们的人际关系。





有一次,我的女儿阿果在吃零食的时候,周围几个小朋友都围了过来,他们都想吃阿果手里那些色彩缤纷的小零食。阿果给他们每人发了一颗,唯独不发给她的亲哥哥。两人出门时曾经因为这盒小零食有过小矛盾。发完零食后,阿果似乎对自己的慷慨很满意,她高兴地朝我跑来,没想到摔倒了。可能是摔得较重,她大声哭了起来。她的哥哥听到了,赶紧跑过去把她扶了起来,“很疼吧?你这个小傻瓜!”一边问一边帮妹妹“吹”,“吹吹就不疼了”,果果破涕而笑,从盒子里拿出小零食往哥哥嘴里塞,塞完一个又一个,把哥哥的嘴巴塞成了“叉烧包”模样……两个小家伙笑成一团。





同理心有生理基础,我们在不同年龄段孩子身上也能发现同理心的痕迹。婴儿早期,宝宝们不能区分自我和他人的情感与需要;1-2岁时,他们就能把辨别别人悲伤的情感,发展为关心他人的行为。但儿童早期不同的孩子,对同一情景会有不同的反应,即有些孩子的同理心会多一些,有些孩子会少一些。有些孩子在同理心方面是缺乏的,所以对于缺乏同理心的孩子,父母需要多加培养。

同理心,就是连结到我们自己心里能了解那感受的东西。当孩子感受到了他人,就能收获美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字:同理心、幼儿人际、亲子互动、育儿方法、早期教育


幼儿说,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