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2阅读
  • 0回复

[母婴参考]这五个表现,孩子占一条就得立马改,不然长大了容易吃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4

  




文 | 幸孕姐(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转发)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人成才,于是就会在他们的教育上下一番功夫,希望他的智商比其他人高,这样才更具有优势。
殊不知,在当今这个社会,单凭智商高已经不足以立足,高情商比高智商更加重要,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格尔曼在其著作《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中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观点:

  他认为高情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及事物,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及理解他人的感受。而那些情商低的人,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在跟他人交谈的时候,很容易得罪对方、合作伙伴等。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此外,还有一条公式广为人知: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在今后的职场上推崇的一句话,“智商决定了是否被录用,而情商决定了提升的空间。”
而孩子今后的情商高不高,从他小时候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了,具体如下:
1、自私自利
这种孩子的具体表现为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例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同时也不懂得分享,例如自己的玩具从来不借给别人玩,吃的东西从来不会拿出来分享。
就容易致使他们在幼儿园时期,不受别人欢迎,若父母没有及时纠正,放任他们如此,甚至是助纣为虐,可能就会导致他们将来出社会之后,不受人待见,容易吃大亏。




建议:父母一视同仁对待家庭中所有的人,并告诉孩子:每个人在家庭中乃至社会上,权利义务都是平等的。这样有助于他们找准自己的正确的位置,慢慢改掉自私的坏习惯,同时,鼓励他分享自己玩具、零食及小故事,这样也有助于改善自私自利的行为。
2、乱发脾气
每个孩子都会拥有自己的小脾气,但若是不分时间、地点,一点小事就胡乱发脾气,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而且总爱没事找茬,也不会看大人的脸色。
长大后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暴跳如雷、大哭大闹等情绪化的表现,很容易因为乱发脾气而破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而这种爱使小性子的人,小时候周围人或许还能容忍一下,等出社会之后,没人愿意包容你的任性和脾气,到时候难免会吃亏。




建议:家长在平时不要过分溺爱,不能一哭闹就满足他的所有需求,要视情况满足一些合理的要求,此外要学会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应该采取哭闹的形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或是不满。
3、嘴巴不严
家长常常习惯把孩子说话口无遮拦的方式,说成为“童言无忌”来帮助他们开脱,认为他们年龄还小,心里藏不住话是正常的现象,是一种没有将别人的话放在心里的表现。殊不知,语言是情商高低最直观的表现,这种人长大了就会变得没有“共情能力”,不能够感受对方的心情,不懂得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苦楚,将别人的难处只是当作笑话来听,将不会受欢迎。
建议:家长在孩子稍微大一点后,就要告诉他,若你是另外一个人,心里会怎么想,例如你的朋友,总是把你给他分享的问题,他转身就告诉了别人,你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样有助于他们长大后能够学会“共情能力”,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看问题,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观察研究发现,那些拥有高质量人际关系的个体,身上都具备良好的“共情能力”。




4、不尊重他人
若一个孩子,从小说话、行为举动都显得非常没有教养,不尊重他人,例如见到陌生人从不喊叔叔阿姨,而是直接喊特征,见到人就喊胖子,看到黑的就喊黑鬼;骑自行车把水溅别人身上,最后连一句道歉的都没有,就直接离开了。这就是一种没有素质,没有教养的表现,这样进入社会就会显得特别低俗,难以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建议:家长在孩子出现第一次不尊重人行为的时候,就要及时制止,并给予纠正,年龄尚小的孩子是非判断能力较差,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给他们普及,而在第一次就制止的话,有利于他们及时改正,并在今后进行普及,这样能够使得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5、爱推卸责任
这种孩子,在自己犯错了后,就推卸责任,把错误推卸给别人。古语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若是明知犯了错误还不敢于承担,这是情商低下的表现。这种人长大后在就容易老是为自己的不努力,失败找借口,对于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老是推卸,没有人会愿意和这种人在一起。
建议:家长可以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样他才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勇于承担。在教育引导他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能以强迫的方式,要温和的,采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鼓励他们。




温馨提醒: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身心教育,在家庭环境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父母,此时很多人会说言传身教,身教真的是重于言传,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或者模仿的对象。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父母)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执行教育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尤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深深的影响着他们。(wcy)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