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阅读
  • 0回复

[儿科医生雨滴]宝妈和2岁宝宝打架火了:“大家都是第一次当人,谁也别让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08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相信有很多家长们都碰到过孩子在和自己玩耍的时候出现动手打人甚至是动口咬人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选择了隐忍,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打自己也是无心的,打了就打了吧,谁让是自己亲生的呢,又不能还手打回去。




但有些家长就选择了和孩子站在平等的立场上, 既然你打了我,那我也就应该“打”回去。
前段时间,网上就有一段年轻宝妈和2岁小宝宝“打架”的视频意外走红。视频中,一位看上去非常年轻的宝妈正和自己2岁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互动,一开始两人还是玩得很开心的,宝宝时不时还蹦出几句欢笑。
但是好景不长,前一秒还其乐融融的母子俩,下一秒就因为一个玩具“打”在了一起。
不过从视频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位宝妈其实只是在跟宝宝开玩笑,因为宝宝一直揪着自己的头发不放,所以她也抓住宝宝的短发,让宝宝也体验下被揪头发的痛苦,并且跟宝宝打闹的同时,宝妈嘴里还念念有词:“你是第一次当宝宝,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大家都是第一次当人,咱们谁也别让谁。”




直到最后,宝宝乖乖地放开了手,宝妈也才松开了自己的双手。网友们看到这位宝妈的这种教育方式,也都纷纷开始思考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
很显然这位宝妈并没有一味地迁就孩子,当孩子犯错而不自知的时候,宝妈也能立马放下家长的身段,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平等的位置,“以牙还牙”让孩子体会到别人被打时的痛,从而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并主动放手。
其实孩子们不只是对父母,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也是经常吵架、打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都会疑惑,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我该怎么做?
而实际上,这些在大人们看来属于攻击性的动作,却恰恰反应出孩子的成长规律。
一、孩子为什么爱动手打人?
1、手部敏感期
孩子在1岁左右,肌肉的控制能力得到发展,已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胳膊运动,并随意做出扔东西、打人的动作,这只是宝宝正常的交流方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攻击、无礼的行为。
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小手还可以这样用,而且当孩子做这些动作时父母表现出惊讶或者大笑的回应,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从而加深记忆,以后更会“打”得起劲。




2、自我意识萌发
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萌发了自我意识,会以自我为中心。自己的东西是绝对不许别人乱碰的,要“保护”起来。
但这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当孩子为了得到或保护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时,就只能借助行为(打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3、缺乏自控力
大部分孩子在三四岁之后,都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但还是可能有打人或者骂人等伤害别人的行为。
因为这时候孩子大脑的前额叶还远未发育成熟,而前额叶皮层是负责理性思维、自我控制的,因此孩子行事还难免容易冲动。
另外,毕竟孩子还小,当面对冲突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嘴上说不清楚就会用肢体动作表达。
4、模仿大人以暴制暴
孩子三岁之后,如果打人的行为还没有减少,那很可能是家庭成员中有人在有意无意地通过“打”来表达某种诉求,或者管教孩子。导致孩子在模仿中习得了“打人”的行为。
所以说,孩子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打人的行为是十分正常的,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引导。
二、孩子打人了该怎么办?
1、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
当孩子使用暴力时,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白,他现在的这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把孩子移到一旁,远离“战场”,用温柔而坚定的语言,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说:“不能打人/不能咬人”,来进行制止。




2、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
所谓事出必有因,孩子也不会无故地打人。家长首先需要帮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从而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明确地表达对孩子的理解。然后教会孩子如何用正确的语言或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别忽视道歉的过程
可别小看孩子道歉的过程,道歉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可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明白,做错事情不怕,但要学会道歉,承担责任。
当孩子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时,家长就应鼓励孩子说“对不起”,并教孩子通过握手、拥抱等方式来表达友好。
如果孩子依然有打人的行为,那就要把他带离,让孩子意识到不好的行为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并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会更频繁地出现负面情绪。因此,教会孩子正确地抒发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做一件事的时候可以说“不”,生气时可以打气球,有处理不了的事情可以找大人帮忙……
让孩子明白,宣泄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并不一定要通过打人的方式。
5、父母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孩子最喜欢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这就要求父母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做好榜样,遇到情况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大喊大叫、不动手打人。教育孩子如何控制情绪的第一步,其实是我们自己要先学会控制情绪。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交流哦。
写文不易,多多帮我留言转发哦,雨滴医生谢谢你了!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 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