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阅读
  • 0回复

[90育儿]“别哭了”或许是一种安慰方式,但聪明的父母更喜欢用这些话代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27
孩子在哭闹时,家长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无非就是“别哭了”。一些脾气没那么好,也没什么耐心的父母,甚至没安慰几句,就变得十分不耐烦,眼看着还要动手打孩子
实际上,聪明的父母既不会打孩子,也不会只对孩子说“别哭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都没什么用。




案例
小俊(化名)是我们老家的一个孩子,他父母做的是衣服贸易生意,平时基本都在厂里待着,对于孩子基本都不怎么管教。
小时候,小俊一哭,她妈妈忙着谈生意,都只会对他说,“行了,行了,别哭了,这有什么好哭的。”
偶然有一次,还听到她对孩子说,“真是搞不懂,一个男孩子哭成这样,丢死人了。”那时就觉得,这么教育孩子是不对的。
再之后,小俊上了初中,因为父母不怎么管教,班级里又有较多“小混混”,于是就加入了他们当中。
长大后的小俊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哭闹了,出现什么问题都喜欢用拳头解决,有好几次把人打的鼻青脸肿,学校也不止一次把小俊妈妈叫去了。




    
    

展开全文

    


    他妈妈感叹道,“小时候那么爱哭的一个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实在是想不通。”
其实,这也未必是不可预料到结果。当你看到孩子哭,你并没有做出什么对策,只是一味让孩子“别哭了”。要知道,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为了停止父母眼中无能的哭闹,他们肯定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转移坏情绪。很明显,小俊选择用拳头来解决。
在多数父母看来,一句“别哭了”就已经算是在安慰孩子了。还有些父母,也找来很多借口,“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孩子,我能怎么办?”
“别哭了”或许是一种安慰方式,但聪明的父母更喜欢用这些话代替




1、“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受,你哭吧,妈妈陪着你。”
很多父母觉得,哭对孩子不利,不喜欢孩子哭闹。于是在孩子出现这些情绪时,基本都会选择让孩子停止哭泣。
实际上,对孩子来说,哭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哭也能排解很多坏情绪,哭完了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因此,当孩子在哭的时候,还没有停止的打算,这时父母应该让孩子哭。同时,向孩子表达自己能够理解他们的坏情绪,这是共情的表现,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如果让孩子把坏情绪压抑在心情,久而久之,孩子心中的负能量积累太多,最后爆发时,必然会呈现“核变式”,到时候孩子指不定做出什么极端行为,相信父母们能够理解这一种情况。




2、“你能告诉妈妈,你因为什么而难过吗?”
当孩子发泄完他们的情绪之后,宝妈们就可以接着问孩子原因了,只有把孩子难过的原因找出来,孩子的难题才能得以解决,坏情绪也才会被处理。
而家长们向孩子了解原因的这个过程,在孩子看来,也是关心他们的表现,这能够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确实,换做是我,我也会觉得难过。”
当家长们了解孩子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难过时,便可以对孩子说“确实,如果是我,我遇到这种事情,我肯定也会很难过。”
家长的这种说法,直接肯定了孩子有难过情绪很正常,孩子们也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不会认为哭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下次遇到事情,也不会选择压抑在心理,让自己成为情绪的附属品。




4、“那你想要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孩子的坏情绪被慢慢排解了,事情的原因也有所了解了,家长们下一步就应该问问孩子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记住,不要急着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或是听听孩子自己的看法。如果孩子暂时没有打算,说明孩子现在脑袋还没有那么清晰,需要时间来思考,那家长们应该给孩子时间。




5、“那我们是不是有情绪做些其他事情了?”
等关心与引导等等步骤都做得差不多时,孩子的情绪也差不多好转了,这时家长们应该乘胜追击,问问孩子是不是可以做些其他的事情,可以是吃点小零食,也可以看点电视等等,这些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迅速走出刚刚的困境。
同样是安慰孩子,“别哭了”显然要比上面5句话来得苍白、无力,换做是你,你肯定也爱听下面的高情商话语。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