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阅读
  • 0回复

[育儿说]童书因为起外号被下架,引发网友争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8-07

  

说起 《米小圈上学记》

很多孩子和家长都不陌生

然而这个被大家周知的IP

却在近期一些地方集中清缴整治

少儿非法有害出版物的工作中

不止一次登上了被禁名单




理由是书中含有

“给同学起外号”等内容  

对孩子影响不好

“米小圈上学记”中

部分被指 “不适宜儿童阅读”的内容  
也引发了众多家长的争议

↓↓↓
米小圈一年级时的同桌是女生李黎,也是班长。在一段改选班干部的剧情中,因为李黎平时对同学们很严格,米小圈希望李黎永远都当不成班长。 这一段被指教孩子“嫉妒”。




但另外一种意见认为,这些就是那个年龄的 孩子的日常想法,作者并不存在所谓教唆之嫌。  

这部畅销儿童读物

为何被拉黑?
《米小圈上学记》是一套以小学生日记为载体的儿童校园故事书,内容主要记录米小圈在学校的生活、趣事、糗事,以及和同学、老师、父母相处的日常故事。这套故事书十分畅销,受到许多小朋友的喜爱,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出版物。
不过,就在近期全国多地开展的“护苗2020”专项行动中,以《米小圈》为代表的部分畅销儿童读物, 却被列为不良出版物而遭遇下架。给出的普遍理由是书里含有“给老师同学起外号”等内容,对孩子的影响不好。  
部分家长认为:
下架有些矫枉过正
一些家长提出,这本书比较幽默有趣,孩子十分喜欢,家长在陪读过程中也没有发现明显负面的内容,遭遇 下架有些矫枉过正。  
家长李女士: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时,对上小学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一个朋友就给我推荐了米小圈上学记,让孩子可以提前了解小学的生活。米小圈对小学生活情节的讲述很搞笑很幽默,所以孩子一听就喜欢上了。  
对于起外号的事情,家长王先生认为如果家长和老师正确引导的话不会有影响。“我们家买过全套,觉得色彩很丰富,很幽默。比如体育老师,肌肉丰满,给他取了一个‘肌肉老师’的外号,这说明体育老师经常锻炼肌肉丰满,热爱体育事业,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正能量的体现。”
部分童书相继陷入争议旋涡
被多地列入黑名单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近期就组织新闻出版、文化执法等部门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检查,共清理下架“黑名单童书”1415册,包括《淘气包马小跳之天真妈妈》《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米小圈上学记》《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地理艺术史》等。据介绍,“童书黑名单”书籍涉及宣扬自杀、暴力、情欲、不良习惯、误导三观等,对青少年成长会造成不良影响。



记者致电昭通市昭阳区相关政府部门,询问下架“黑名单童书”的依据时,工作人员回复称, 下架书籍的名单是上一级新闻出版部门定的,基层只负责具体执行。
工作人员:要求下架是上一级部门要求的,昭阳区只是执行。要求下架的图书目录,是从上级新闻出版版权局那边下来的。  
记者:是市一级还是省一级?是省一级吗?  
工作人员:嗯,我们就是负责落实。  
而在福建、黑龙江等地,一些畅销儿童读物也因为内容存在问题被列入黑名单。



出版方:
从未收到约谈和相关通知
对此,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常青表示, 出版社并未收到过主管部门关于米小圈系列图书下架的任何通知和约谈,多地下架《米小圈》有些轻率。  
常青:给出下架的理由是米小圈给老师和同学起外号等一些不好的习惯,不建议看,就这么一个理由。怎么样去评判一本书,可能还是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者是权威机构,由他们来鉴定一本书是不是应该下架。而不是仅凭一个“排雷”书单,这样显得很草率很不负责任。  
进展:
部分地区交涉后已恢复上架
常青介绍,在得知米小圈系列图书在部分地区下架后,出版社立即向相关书店进行了沟通, 目前部分地区已经恢复了上架。  
记者查询发现,目前《米小圈》在电商平台和电子书平台上都能正常购买,相关评论也并未出现明显异常。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为《米小圈》等儿童读物被下架喊冤。其实,《米小圈》在网络评价上一直褒贬不一, 书中一些“为了当上班长而投机取巧”“当选劳动委员要带头劳动而提出辞职”“想要妇女节礼物要尽快结婚”等内容,就被很多用户提出不适宜青少年太早阅读。





少儿读物是否为不良书籍的

边界在哪?
成都巴德美际小学总校长蓝继红建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日前已经发布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是比较权威的参考。而具体来看, 儿童读物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适龄,需要分阶段阅读不同类别童书。蓝继红呼吁,将读书的选择和乐趣更多地交还给孩子。  
蓝继红:我觉得首先是尊重儿童世界,相信儿童世界有阳光,也有风雨,跟成年人的世界是一样的,只不过它带有更多的儿童性;第二是把选择书和评价书的权利还给孩子们,相信他们能明白哪些书能读,哪些书不能读,哪些书可以暂缓读,他们通过自己的选择就能实现。我不主张成人对儿童的图书过多的干涉和评价,这个好坏的标准自然在儿童的心里。或者我们觉得好的东西,未必对孩子们更好。  

这些疑问亟待解决

你怎么看?
经过多方查询,也没有查到所谓的童书“黑名单”最初的源头在哪里,更不能确认这份所谓黑名单来自于官方。一些地方的执法机构, 是不是把这份目前只能说是“网传”的名单直接拿来使用了呢?  
当然,也决不能否认,当下个别儿童读物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美化自杀行为、涉黄等,这种问题别说儿童文学,就是给成年人看也不适宜。
对美化自杀之类的内容当然要零容忍,那对于我们刚才说到的类似“起外号”“不想让同桌当班长”这样的话题呢?是不是也决不能让孩子看到?儿童世界有阳光,也有风雨。即便我们打造了一个一尘不染的书中世界,对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孩子来说就一定是好事吗?  
另一个层面, 类似“性”“死亡”这样的话题,是不是一定要和孩子物理隔绝呢?例如,孩子的人生一定会经历、甚至已经经历了关于生老病死的思考,如果我们能够用优秀的作品、科学的共情、恰当的表述,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是不是比强行阻止孩子接触这些他们人生必然经历的东西要好得多呢?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