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9阅读
  • 0回复

[糖果妈妈]宝宝2岁后突然“很烦人”,学会应对三个场景,轻松度过叛逆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8-03

  





  宝宝在2岁时,行动力与思维能力已经觉醒,却无法有效地表达和管理,这是父母进行管教的关键时期。

执笔:胡蝶
编辑:胡蝶
定稿:欧阳比文
很多妈妈都会表示,自从宝宝2岁左右能够熟练地说话、走路,反而变得没有那么可爱了,甚至有些“烦人”。
之前小小的娃娃突然有了情绪和自己的主意,事态发展往往超出妈妈的控制,面对不知如何管教的孩子,实在是有些束手无策。




立志要做好妈妈,却发现自己生了个“熊孩子”
刚有宝宝的时候,小蕊信誓旦旦要做一个好妈妈,时常和我们勾画她育儿大业的蓝图,然而如今孩子已经2岁了,那些话她再也没说过。
小蕊不是不想管,实在是管不动,明明是很乖的孩子,随着渐渐长大了,反而变得不懂事,甚至有些烦人。
自己明明最讨厌熊孩子,但好像自己就生了一个,去商场看见小汽车就要买,什么道理都说不通。撒泼打滚样样会,还会从指缝偷偷看人。




小蕊一边揉额头一边说:“我觉得我的教育方式没问题,怎么2岁以后本应该懂事的孩子,突然就变得这么烦人呢?”




可怕的两岁是在表达自我意识

  美国著名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著有《可怕的两岁》一书,对孩子的2岁阶段进行详细分析。


  他认为孩子一岁半到三岁时开始有了自主意识,两岁最为典型,被称为“可怕的两岁”,处于人生的第一叛逆期。

宝宝在两岁左右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进行简单思考,由一个被抚养的婴儿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格,种种行为都在表达自我意识。




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感到低落失望甚至不满,但他同时缺少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不满得不到宣泄的时候,就会引起情绪爆发。




原来的乖宝宝,如何一步步变成烦人的熊孩子?
1. 开始频繁说“不”
宝宝开始不愿接受父母的安排,“我不想洗澡”、“我不吃黄瓜”这类话相信每个宝妈听了都头疼不已。




但有时候宝宝关注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独立和与众不同,开始有了“我”的意识。
2. 制定自己的“规则”
小蕊曾和我抱怨,她的宝宝有时候近乎偏执,水彩笔一定要按照他的顺序摆放,只喜欢穿同一双鞋。稍有不满足便号啕大哭。




孩子在认知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时,难免会发生偏差,这些举动都是本能的试探。正是在一次次挫折与博弈中,才会形成日后的行为规范。
3. 得不到满足时反应激烈
宝宝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但语言系统并没有发育成熟,对于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并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他们往往采用最原始的发泄情绪的方式——大哭。在妈妈的角度看来,就是宝宝2岁左右杀伤力要比小时候更大,也更容易崩溃。




学会应对三个常见场景,陪他更好度过2岁叛逆期
1.当宝宝说“不”时
和孩子沟通不宜用单纯的“可以”和“不可以”,“是”和“不”来让孩子进行选择,这样容易让他产生挫败感,最好是给他两个折中的选择。




比如“宝宝过来穿外套”和“这两件衣服你想穿哪一个”,明显是后者更容易让宝宝获得参与感,感受到被认同、被尊重的感觉。
2.当孩子打人时
孩子打人的举动,并不是大人打人一样,以这种方式使他人受到伤害,而是想用这种方式发泄情绪。
在宝宝第一次出现这种倾向时就要加以干预,首先把暴躁的孩子带离始发的地方,让他冷静一会,接着表达对他的爱和关注。
但同时要加以利害分析:打人是不对的,这样做的后果会失去妈妈的爱。同时让孩子学会用语言来代替肢体表达情感。




3.当宝宝哭闹时
很多宝宝持续哭闹并不是因为有多伤心,而是他们想看到妈妈暴跳如雷的样子,觉得能引起妈妈关注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
解决的关键就是树立孩子的是非观,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比起责骂甚至体罚,帮孩子理解并管理情绪,效果来的更为持久。
糖果妈妈叮嘱:2岁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旦父母引导及时,孩子之后的教育过程都会很顺利。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