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阅读
  • 0回复

[父母堂]"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娘臭",当妈的仪式感,你一定都经历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8-10

  
有网友分享了一段当妈后特有仪式感的视频:妈妈上厕所,3个孩子就这么在厕所门口躺着等妈妈。




网友戏称这还真是:当妈后,上厕所都有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可不是吗,当妈那些年,孩儿们堪比"跟屁虫",妈妈走到哪孩子跟到哪,上厕所、洗澡、做饭……你再也不是"一个人战斗",因为总有一个娃粘着你呢。
其实专属于妈妈的"仪式感",岂止"被粘上",我们现在就来梳理一下那些老母亲的必经之路,看看你中了几招?
1、 如厕也是一部心酸浪漫史
"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娘臭"这句话在上厕所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娘亲们视厕所为自己唯一能放松一会会儿的地方,可是就连这个"唯一地方"的大门也被孩子们镇守住了,他们拼尽全力敲打着门,撕心裂肺喊叫着"妈妈",让你顿时失去了想好好放松一下的心情。




带着娃,你还想清清静静排个污?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如同中了"一上厕所准喊妈"的魔咒,要么蹲守在门口,通过敲门和你互动;要么直接进来,和你"愉快"聊天。孩子们就像妈妈的"厕所守护神",有了他们一丝不苟的守护,你才能把每次上厕所,当成是一次修行。




同时,上厕所也是专属于妈妈的狂欢。带着两娃的孙俪曾感叹,有了两小只后不仅生活品质差了很多,而且时刻都要经受他们的"噪音折磨",只有躲进厕所那一刹那,你才知道这个世界也有一个稍微安静那么一丢丢的角落。




有妈妈说,有了娃后,突然发现自己超爱上厕所,图的就是那片刻的安静和放松。




二、满脑子都是孩子的"屎尿屁"
妈妈们聚拢一起就谈论孩子的屎尿屁,对于未婚未育女性来说,简直堪比奇观。
"我儿子3天没大便了,我要不要给他整点开塞露?"
"我女儿今天大便是绿色的,是肚子受凉了吗?"
"我昨天仔细研究了我儿子大便里有奶瓣,这是消化不良吗?"
……
可以用闻小屁屁的方式鉴别有没有拉臭臭、拿笔记本记录孩子小便间隔时间、观测尿色来辨别孩子今天水份摄入是否充足、研究大便性状来判断孩子辅食添加是否合理……这些技能哪一项不是妈妈们在生活中、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实操呢?




三、"别跟我谈精致,我不懂"
曾经游荡于各种服装服饰店,各种潮流潮货手到擒来。现在血拼只去童装店、玩具店。偶尔买身衣服只要求一定要简单,否则那些装饰划伤孩子怎么办?布料让孩子过敏怎么办?
曾经梳妆打扮两个小时才能出门,现在一身睡衣就能走天下。曾经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俩字:精致!现在,精致是什么意思?




曾经拧个矿泉水瓶也要使出浑身解数,现在肩扛手提,是养娃让我们拥有了搬砖的力气,越活越爷们。
带娃的过程中,我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辅导孩子各科学习都能手到擒来,谈古论今说文解字都是小菜一碟。我们还会解锁各项技能:安装婴儿床、组装儿童车、拆卸玩具……曾经认为自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染指的脏活累活重活,统统不在话下。




四、跟娃爹做"兄弟"
生娃前是夫妻,时时刻刻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生娃后是睡在一张床,亦或是睡在隔壁屋的"兄弟"。
以前夫妻俩谈星星谈月亮,能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总有说不完的话。现在,凑一堆只谈娃。
好不容易想起来,你们除了是带娃的队友,夫妻关系还在存续,打个暗号:等娃睡着,做点事。结果这边娃没睡着,娃爹鼾声已如雷。
偶有一天秉着"熬鹰精神"好不容易先把娃熬睡了,你们还得偷偷摸摸,随时"眼睛瞪得像铜铃,耳朵竖得像天线",极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之能,生怕娃一个翻身起来要妈妈抱抱。
罢了罢了,为了心脏健康,有娃的夫妻就要拥有把夫妻关系变成兄弟关系的自觉性。




五、丰富娃的精神世界就是当妈的专属仪式感
对于妈来说,带娃的日子天天都是劳动节,可是当娃要过节日时,自己又会使出浑身解数让他感受浓浓的仪式感。
包粽子、打糍粑、做月饼、包饺子、团汤圆……每个节日不仅要竭尽全力过得像模像样,还得搬出诗词歌赋、历史故事顺带着对孩子进行精神教育。
幼儿园有需要时,剪纸、绘画、缝纫、插花……立马化身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帮孩子操持各种仪式。




曾经以为当妈百般好,有个宝宝是件多幸福的事,自己亲自当妈后才发现当中的心酸一样少不了。
但是,辛苦后我们会迎来花朵开放、果实芳香,带娃的路上咱们总得看见希望。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