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阅读
  • 0回复

[母婴参考]教育孩子不能过于善良?遇到两种情况就该“狠”,不然易吃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8-04

  





  古人云: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过犹不及的道理都懂,适可而止才是王道。

执笔:明珠
定稿:苏子后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可是过分善良可能会被人当软柿子捏,长大后很容易吃亏,甚至为人身安全埋下隐患,父母在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孩子理性,不然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哪些情况不用太善良?
1、被人伤害时,不能一直隐忍
当孩子被人欺负后,有的父母可能会告诉孩子,人应该怀有一个包容心,学会包容,懂得原谅,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如果错误本身不在自家孩子身上,让娃一味地原谅,不仅会让他们内心感觉到委屈,还会形成软弱的性格,当遇到损害自身利益时,不懂得回击,会让人觉得好欺负。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因为太过迁就,他人只会得寸进尺;太过忍让,别人会更加毫无忌惮地为难。频繁给孩子灌输“忍让意识”的家长,只会将娃推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作为父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伤害你,你一定要制止,勇敢地反抗,不可以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在回击的同时要注意分寸和尺度,不要触及法律。




2、力所不能及时懂得拒绝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在我们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适时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可是当自身的能力达不到或者违背内心想法时,不要委曲求全,时间久了,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尤其是当善良成为一种习惯时,身边人会将你的付出接受地理所应当,当有一天你拒绝时,他们会指责你变了,有时候你理解的无私奉献、慷慨解囊,可能常被人认为是一厢情愿。




作为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帮助他人是有限度的,并不是盲目地一帮到底,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用恰当的方法去行善,人在为他人着想时,更要为自己而活。




为什么不能教育孩子太善良?
我们身处的社会较为复杂,相比于成年人,孩子的危机意识并不强烈,当他们用温暖的微笑、善意的举止回应这个世界时,可能会遭遇罪犯的“魔爪”。




利用幼儿单纯善良的品质实施犯罪的案例不在少数。韩国电影《素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善良热心的素媛在大雨中答应为衣衫褴褛的大叔撑伞,结果换来的却是强暴。
一个年仅8岁的小女孩因为一份善意,给自己带来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伤害,在原本充满童真、快乐的年纪,遭受着巨大的身体疼痛和心理阴影,还要被迫面对世人的流言蜚语。




父母总是教育孩子善良,但是却忘记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善良是有底线的,必须建立在保护自己的基础上,不能让善良成为恶人利用的“致命弱点”。
由于孩子年纪尚小,警惕性不够高,容易轻易相信别人,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对任何人都保持一定警惕心,减少孩子发生危险的几率。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一起演练遇到危险情况时的急救办法,叮嘱孩子不要去鱼龙混杂的复杂场所。




父母在给孩子实施真善美教育的同时,应该要灌输丑陋和险恶,否则孩子会以为世界全都是美好的,一旦走入社会,很可能会被骗,轻则骗财,重则骗身,甚至丧命。
总而言之,善良要有底线,内心一定要设防,很多人都会利用人性的善良去欺骗,为此,越善良可能越容易受到伤害,只有让孩子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佳的处事方法。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善良?
1、 当自己处于弱势时,不用去帮助强势一方
当孩子碰上大人请求帮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陌生人,最好是果断拒绝,不要害怕没礼貌,这种请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为大人真正遇到问题时,怎么会找比自己弱势的一方寻求帮助呢?




2、在人烟稀少或者环境密闭的地方,拒绝帮助他人
小孩子缺少危机意识,很容易上当受骗,如果被陌生人请求带路时,千万不要答应,十有八九是居心不良,比如遇到老人、孕妇需要帮助,提议让孩子带其回家时,多半存在猫腻,在人少且封闭的环境下,一旦发生不测,孩子多半难逃魔爪。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