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阅读
  • 0回复

[行业新闻]2016CBME:做母婴品牌成功的关键都在这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05

    
导读:在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进化 ? 2016中国母婴新渠道峰会”上,母婴行业资深人士,云养邦CEO赵力基于之前做品牌的成功经历,给大家分享做母婴品牌成功的关键点:洞察消费者价值、打造差异化体验才能抓住消费者。母婴门店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供应链整合好,“互联网+”不在店就在线的服务整合好,母婴店就是“小强店”。    



    
    在由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进化 ? 2016中国母婴新渠道峰会”上,母婴行业资深人士,云养邦CEO赵力基于之前做品牌的成功经历,给大家分享做母婴品牌成功的关键点:洞察消费者价值、打造差异化体验才能抓住消费者。母婴门店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供应链整合好,“互联网+”不在店就在线的服务整合好,母婴店就是“小强店”。



    



    






    赵力:各位好,我叫赵力,英文名字Charlie。介绍下自己的前世今生吧,以前是在合生元做营销总裁,也是妈妈100的CEO,过完年后辞职了,成立了云养邦公司,另外还兼了一个平台首席战略构架师,主要是帮母婴门店完成“妈妈100”以前没有做过的一些使命性的事情。



    



    


    
        母婴渠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入口
    



    



    我的基因其实就是一个品牌商,再就是母婴渠道的推动商。另外,做过两年的“互联网+”,也就是“妈妈100”。我是合生元奶粉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奶粉总监。这个项目的起步、策划、运营,最早的定策略都是我来做的。当时的奶粉行业,所有的品牌奶粉都是国际品牌,150块钱、160块钱一罐,合生元最贵的奶粉是480多块,便宜一点的380多块,再便宜一点的280多块。当时我接这个案子,首先考虑第一个问题:当时市面上的一段奶粉的医院入口全部被外资企业大品牌包围了。医院的入口,这种关系营销你没法去做。要做,时间成本太高,壁垒太深,关系营销不可复制,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二个问题:人群从哪里来?当时卖奶粉卖的最多的是商超。商超是做规模经济的,就是你量越大,给你排列越好。排列越好,销量越大,而且配备的促销员也是最厉害的。但是国际品牌所掌控的商超大卖场的卡位,小品牌进去就是“找打”。为什么?因为你交了进场费,没有好的排列。那个时候商超渠道是渠道里面占流量最大的。你过去以后,也是接触不到消费者的。我唯一看上的就是母婴渠道,只有母婴渠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入口。母婴渠道可以转奶,但是如何跟消费者去沟通?如何去抓住消费者,让消费者去认同你?



    




    


    
        留住妈妈用户,一定要有看得见的有差异的体验
    



    



    首先,我了解了110多个消费者的调研数据:一段奶粉的转奶率49%。这是2006年的数据。大家为了抢第一口奶,流量成本已经是巨大了。一段奶粉,为什么有将近一半的数量在转奶?后来我调研发现是肠胃问题。因为小孩不会跟妈妈说:“这个奶不好喝,我要转。”但是妈妈们养了宝宝以后,最关注的是小孩的便便,因为宝宝的粑粑不好的话,有70%的机会是会转奶的。如何留住这些转奶过来的宝宝?研发人员告诉我:“OPO”,我是第一个在中国引入OPO成分的。好不容易把母婴店奶粉的入口抢到,在母婴店把它转化出来、留下来以后,这个妈妈吃完我们的东西要是没有好的体验,她一定就会跑出去了,这就叫“价值锚”。“价值锚”就是你一定要给妈妈们留下一个看得见的有差异的体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所有的品牌力、产品力都会有问题。



    



    再讲一下渠道力,我第一站打这个奶粉的时候是在广州。那时候货一到仓库,我就在广州武警总医院对面的一个贝贝店召集20多人搞促销,把它包装成一片海洋。结果第一天,卖了一罐,还是卖的最便宜的那一罐,280块。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团队不努力?晚上我就跟团队打气:明天谁要是卖出了10罐,香港一日游。不许刷单,不许自己买,一定要卖给消费者。结果第二天又卖出一罐,大家也很努力。当时我想,高端奶粉看来没戏了。



    



    我真正对母婴门店的认识,是下面要讲的这个事。在黄石有一家店,我叫她“二丫头店”。所谓的“二丫头”是什么意思呢?她有痛点,她是一个妈妈,特别懂育儿养儿。千万个母婴店早期开店的初衷是解决自己痛点的。超市不是集中购物场所,它是一个全量的大卖场。买纸尿裤到一层,买奶粉到第二层,买玩具、买童装没了,所以它不是一站式购物解决。妈妈很生气,自己来开店。中国最早开店的母婴店的原形,都是解决自己的痛点,这些人有非常敏锐的对育儿知识和产品的把握力。但是这些妈妈有一个大的问题是供应链掌控不好。



    



    我们在一个类似“二丫头”的母婴店,尝试着做了第一站,结果半天就卖了76罐超高端奶粉。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乡镇宝宝店,县级宝宝店,半天就卖了76罐,把货就卖空了?还原一个当时去这家店的场景:



    




    店主说:Charlie你知道吗?这个人、这个宝宝就是买第一罐你产品的人。



    我说:这个宝宝很可爱,抱起来照张相。过一会儿他妈妈买了菜过来了。



    孩子的妈妈说道:哎呀,姐,孩子我要带回去啦,我上次让你进的那个货你进了吗?店主说:快到了,快到了,你过两天来。这就是粉丝效应。



    



    所有的品牌、所有的品类、所有的东西,大家第一相信的是口碑,尤其是母婴产品。第二是专业人士推荐的。第三是店员推荐的。为什么大城市的一个武警总医院的宝宝店跟消费者推荐不了?因为它是买卖关系,不是社群关系,它不是消费者的意见领袖,它是店员推销。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乡镇、县城宝宝店的老板半天能卖76罐?因为她做的是街坊生意,她有社群育儿、养儿、教儿的粉丝意见领袖作用。假如中国母婴渠道要灭亡的话,永远灭亡不了这些“小强门店”,因为它们有温度、有服务。假设能够把它们的供应链整合好,把它们的服务标准整合好,把“互联网+”不在店就在线的服务整合好,这种店就是“小强店”。



    



    中国母婴门店现在有9万个,消费者平均去店次数1.5次或者是1.2次,月均成交ID是3000个。成交3000个,单独的ID有2000个,一天80-100个。所以母婴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



    



    我是母婴门店坚决的拥护者,但是世界是多元化的,我对任何信息渠道都是报着开放和open的态度。有人跟我说微商不行,其实不是,微商才刚发展,它一定有自我的修复能力。



    



    


    
        跳出母婴行业:三只松鼠,Ready to eat, 鲜花直邮
    



    



    鲜花直邮是哈佛的几个博士生创业的一个领域。他们觉得线下卖花有问题,花从农场、一批、二批、零售店,最后到消费者,花了21天,中间环节太长。花的保鲜期是30天,消费者拿到鲜花后只能这个鲜花我只能保存7天左右。



    



    所以他们发明了“直邮”模式。花农告诉消费者,直接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他们发展的很好。但是问题又来了,是不是所有的消费者喜欢“新鲜”呢?比如你早上因为很忙着急出门,没有吃老婆辛辛苦苦下的面,老婆很生气。请问你是买鲜花直邮的还是买零售店的鲜花送给老婆?买鲜花直邮的,你今天晚上回去开门的时候:“老婆,我的花收到没有?”你老婆啪的给你一耳刮,说:“没收到”。这种情况你可以零售店打一个电话:“把它包装好送给我老婆”。因为这个时候鲜花的价值不是需要保存21天。只要这一刹那老婆的原谅。



    






    三只松鼠也做了这件事:一批、二批、门店、消费者。大家知道炒货最香的就是油,所有的人通过传统渠道吃这一颗瓜子或者豆豆的时候,只说一句话“哈啦”。为什么?因为三个月以上才到达消费者手上。那它要做一件什么事?打短渠道,消费者一订货,产品马上炒,发给他。三只松鼠的价值是美味,快。所以它创造的价值,也是“新鲜”。鲜花创造的价值,也是“新鲜”。后来鲜花直邮公司只能获取20%的用户(家庭主妇,办公室人员)。80%的销量,礼品、送花,还有搞会场的这些花,没有它的市场。



    




    Ready to eat,源自法国,最近在伦敦很猛,已经秒杀麦当劳了。它们只做一件事:新鲜。每天晚上把要隔夜的卖不动的汉堡包全部捐给福利公司,送给流浪者。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去传播这家店,因为它太新鲜了,不卖隔夜的。



    



    美味是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的,吃汉堡、三明治能有什么美味?他打的是新鲜,倒逼组织、倒逼消费者去承下它的价值锚。这家公司做到了。



    



    


    
        营销是什么?
    



    



    第一,要洞悉消费者价值,去打造你的价值锚,建立有盈利能力的用户关系。



    第二,优化价值链,形成共同价值观,做一个长期盈利的生态圈。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