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6阅读
  • 0回复

[早期发展]没有不肯开口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妈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7-13
— 本帖被 admin 从 亲子学院 移动到本区(2021-07-19) —
当妈的想要笑傲小区,育儿三早得先拿下:要翻身早,说话早,走路早。

就算你很淡定,专注于自家娃的发展,不跟其他妈妈较劲,但孩子一日不开口,你悬着的一颗心始终放不下。

想要孩子开口说,喜欢说,家长必须不厌其烦地引导。可怎么引导呢?今天再跟大家唠唠这个话题。

1.希望孩子早点开口?从发音开始练!

孩子对父母的声音很敏感,能听得出自己妈妈的声音,也会关注大人说话时的音调和声音高低,并进行模仿。没想到吧,除了哭哭哭,他也会用声音大小和音调高低表达情感和观点。

稍大一些的孩子嘴里总是嘟囔着什么,其实是在练习发音。当他发出可以辨别的音节,要对他重复一遍,然后说些含有这个音的简单词语。比如他恰好说了“ba”这个音,就教他“爸爸”、“宝宝”、“抱抱”等等。

简单有效的语言输入,能让孩子更早开口,发音也会更准确。







2.开口后,教孩子说“有意义”的话

孩子一开口,全家人都跑来围观了!小家伙越来越高兴,发现语言魔力的他,会颠来倒去把“爸爸”“妈妈”念上一天。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教会他说有意义的话。当他喊“爸爸”的时候,妈妈绝对不要跑过去,跟奶奶在一起的时候,要指着人教他念“奶奶”。

用绘本强化语言学习。找一些生动简单的图案教他辨认,这个过程中要多互动,多问这是什么。孩子发音不清楚很正常,你只要再重复一遍正确的,鼓励他再说再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用简单而明确的语言表达他熟悉的事物。比如“这个蓝色的碗真漂亮,宝宝用它吃饭。”“今天太阳真舒服,照在身上暖暖的。”句子看似复杂,却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对于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帮助。

理解力增强的宝宝,离言之有物也就不远啦~







3.用语言对话代替动作进行交流

等孩子一岁多,你发现他好像什么都听得懂了,理解能力简直要上天!说吃饭,他就分分钟爬上自己的餐桌椅;说要出门,他就不熊闹了,安安静静地站在门边等穿鞋......虽然宝宝说的还是爪哇国的鸟语,但是结合他的身体语言,你居然也读得懂他在说什么!

感慨孩子心思真好猜的妈妈别开心过头,想要孩子进步快,还是得先收起你的善解人意,学会装傻充愣。

就算你知道他要喝水,也要多用问句跟他交流:“宝宝是不是要喝水?”、“宝宝要什么?”。就这样,宝宝的回答也会从“是/不是”进步到“水、车车、看书”。把水递给他的时候,再说一个整句——“宝宝想喝水。”

即使宝宝会的词还很少,也要引导他进入真正有意义的对话。当宝宝发现了语言交流的便利性和准确性,说话的热情和进步会更大!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