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9阅读
  • 0回复

[丁香妈妈]监控曝光孩子生命消失的瞬间:带娃外出两大守则,家长必须牢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6

  
截止 2018 年,全世界每年都有125 万人的生命止步于道路交通伤害,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 3000 多人因此而死亡,而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儿童。
而中国疾控中心数据的显示是:中国每年约有22000 名儿童因交通事故而死伤。
换一种说法就是,平均每小时有 3 个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死亡。
交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我国 14 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溺水),这一数据远高于我们熟悉的各种儿童疾病。
有一个已经无法忽略的事实是,孩子们已经生活在汽车激增的环境中:
在 2005 年,平均每 8.5 名 0~14 岁中国儿童对应 1 辆民用车;
而到了 2018 年,平均每 1 名 0~14 岁中国儿童就要对应 1 辆民用车。
伴随着的是,途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区域,59.6%的机动车有超速现象。
在越来越多的出行中、身处于越来越密集的车流中,最值得警惕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又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孩子呢?

这两个地方事故高发

家长千万要警惕
1. 过马路没有抓紧,孩子突然横冲直闯
最危险的地方,莫过于马路。
就公安部交管局介绍,儿童交通事故呈现的明显特征是,步行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数的49.5%,其中62% 的事故中存在儿童过马路时突然横穿猛跑、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等行为。
处在儿童阶段的认知,会大大影响他们对道路环境危险的预判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处在一种比较矇昧的自我中心阶段,甚至对周围环境的反馈都处在极低的阶段。
甚至,就身体发育的感知能力而言,孩子还无法及时地把通过视觉、听觉接受到的信息进行理解和处理,更别提作出更快、更安全的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辆车驶来的时候,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危险是加倍的
他们甚至会突然冲出去,或者停在马路中央不动,他们还无法明确「车辆正在向我驶来,有可能会撞到我」这一概念。
这样的认知带来的悲剧实在是太多、太多。

2019 年 8 月 25 日,在浙江台州,一名小孩从服务区大楼步行出来,穿越绿化带后径直穿过车道跑向停在发送对面的大巴车,被驶进服务区的白色越野车撞倒,被撞出将近 10 米远。






图片来源:@浙江交警

2019 年 8 月 21 日,重庆璧山一名小朋友突然从人行道冲进车流中,黑色轿车躲避不及,孩子瞬间被撞翻。






图片来源:重庆广电

2019 年 3 月 16 日,浙江武义,王某驾驶电动车原本行驶在右侧车道,在超车后,骑到了对向车道上。 与此同时,一名孩子突然冲到路上,车和人直接撞了起来,孩子被撞倒地,吴某和电动车一起侧翻摔在地上。






图片来源:网络

2018 年 11月18日,深圳龙华区何某高行驶至人行横道处时,未减速让行,右侧车身与跑步横过人行横道的 1 岁 9 个月的王姓小孩发生碰撞并碾压,造成王某当场死亡。






图片来源:@深圳交警
2. 孩子在家门口玩耍,进入「汽车盲区」
我们一般认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在小区里遛娃让人安心,但真的是这样吗?
令人心碎的是,儿童交通事故集中发生的第二大区域就是在小区、停车场、路侧停车区域等场所。
这些在「家」附近的场所,发生的事故占到了儿童交通事故总数的 15.9%。
小区门口的入口,以及其他地方的车道入口常常是事故的高发地。幼儿不要在此周围玩耍,成人带孩子路过门口时,要看护好你的孩子。
不要有任何疏忽。  

2019 年 9 月,湖北应城,女子带着2岁女儿在车库拐弯处等老公,一辆越野车驶来将蹲在地上的母女碾压,后又倒车再次碾压,造成小孩不幸身亡,母亲肋骨骨裂。






图片来源:@中国交通频道 · 湖北

2019 年 7 月 16 日,广东惠州,一司机在驾车时,撞到了在门口玩耍的一岁幼童,孩子遭碾压不幸身亡。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2017 年 11 月,安徽亳州,一男童在巷口玩平衡车时,一轿车拐进巷口,因孩子处于司机盲区,轿车右前轮直接将孩子碾轧,事故致男童胸腹部受伤。






图片来源:中央电视台
面对这个激增的、毫不留情的行驶机器,我们只能看着它一次次地吞没、伤害小小的生命吗?
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而一个微小的改变,就可能可以躲开这场灾难。

家长一定要知道:

抓住胳膊、注意盲区
1. 拉孩子的胳膊,而不是小手
儿童的感知能力还未发育充足,到达一个「综合性」环境中,他们没有能力对面前的听觉和视觉信息进行处理,思想会集中或迟滞在自己当前的乐趣中,而忽视了近在咫尺的危险。
大人若是牵着孩子的手过马路,孩子的手小、受力面积也极少,很容易挣脱。一旦孩子挣脱大人跑上车来车往的马路,很容易会发生事故。





图片来源:@中国交通
带孩子出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切记看护者和孩子之间保持一臂的安全距离。这样才能保证发生任何意外情况时,家长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拉住孩子。
更重要的是,在过马路的时候,家长要尽可能地要牵住孩子的手腕,这几厘米,可能是真正关乎生命安全的几厘米。





图片来源:@中国交通
相比于牵孩子的手,牵孩子手腕更能让家长牢固地抓住孩子,而不至于「在孩子扭动时、或者因为手出汗滑而松手」,也不会让孩子脱离自己的控制范围,从而引发不可逆转的伤亡事故。
牵手腕更能保证孩子在成人看护者的控制范围内,是一种相对更安全的出行方式。
2. 注意车辆盲区的位置
除了上文所说的,儿童的感知危险、以及对综合性环境的处理能力较弱之外,学龄前儿童的视力能力也在发育过程中
2 岁的幼儿视力大致在 0.4~0.5 之间,到了 3 岁时达到 0.5~0.6,4 岁达到 0.6~0.8,一直到 6 岁才能达到 1.0。
同时,儿童的两眼视角范围也远远小于成人
因此,与成人相比,儿童不能及时观察到从远处向他们驶来的车。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他们也没有能力及时避开向他们驶来的任何车辆。
再加上,孩子的身躯娇小,极大可能被车身遮蔽,而进入司机的盲区。




图片来源:昆明交警
而在小区、停车场、路侧停车区域的玩耍之所以这么危险,其实是从孩子的盲区进入司机的盲区。从一个盲区到另一个盲区,危险加倍。
那么,在类似的情况下,我们尤其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1)车头正前方
车子的正前方对于成年人,或者身高高于 1 米的儿童来说,即使站在车头下方也不存在盲区。





图片来源:@图说交通
不过对于身高在 1 米以下的儿童来说,却是一个大盲区。坐在车里的司机,可能完全不会看到、甚至也不会意识到已经有小宝宝跑到了车前。
(2) 车前侧靠近大灯的位置
国内驾驶位设置在左边,所以车子右侧的盲区比左边多。





图片来源:@图说交通
另一个地方是靠近右侧车身旁边、车子倒后镜往车头延伸的区域。
(3)车后方
车子后方因为距离驾驶员较远且中间阻隔多,盲区区域非常大,容易在倒车时候发生意外





图片来源:@图说交通
当儿童身高低于110cm 时,司机并不能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转头向后也不能看到。虽说现在有的车有倒车雷达,但是并不能解决车尾盲区的问题,反而更应该注意。




图片来源:@深圳交警
这样的灾难一旦发生,家长的悲痛无以复加。
我在整理类似的视频与现场时,即使中间隔着几重时空,仍然无法抵挡那种扑面而来的痛苦,无法隔绝现场家长突然之间的惶惑、迟滞、撕心裂肺。
一个孩子面对一辆行驶的汽车,他们会做出什么反应,他们会身处在多大程度的危险中,我们作为监护人,有着无法推脱的责任。
保护孩子,让那些可以避免的、侵害孩子生命的事故不再发生,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最大使命。
不要轻敌、不要心存侥幸,不如就从最起码的学习与预防开始。
参考文献
1. SAFEKIDS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
2. 2005年和201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数据  
3. 国家统计局数据
4. 校区车速测试课题,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上海花木社区,2011年
5. World Report on Child Injuries, WHO & UNICEF, 2008.
6. World Report on Road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 WHO, World Bank, 2004
7.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 6城市儿童道路交通行为观察课题,2014年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http://6d.dxy.cn/article/609990
https://news.163.com/19/0531/14/EGGTEA2R00018AOR.htm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451359.html
策划:天线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