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7阅读
  • 0回复

[丁香妈妈]培养男孩必须做到的 4 件事,最后一件太容易忽略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6

  
从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组合开始,性别差异就先天预设在了基因之中,因此,早在在母体中时,男女胎儿的大脑结构就已经大不相同。




男孩大脑的发育速度明显慢于女孩大脑的发育速度,而男孩大脑的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要少于女孩,类似的差异导致了各种生而有之的男女有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发现女孩的语言能力发育得更早一些,而男孩的空间感知能力往往更强。
从内而外,从看得见的行为到看不见的思维,男孩女孩天生不同,也正因为这种不同,在社会当前流行的教养文化的影响下,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将所有女孩刻板定型为一种样子,而所有男孩被刻板定型为另一种样子,但这并不总是正确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最近,一位儿子刚读高一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诉说苦恼、寻求建议,因为他发现他们家儿子自从上了高一后,就不再「阳刚」了。
跟女生玩在一起的时间更长,甚至经常陪逛街、陪吃饭,以至于还置办了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出门前还总要精心捯饬一番,甚至还会用「写日记」的方式来诉说情绪、记录心情,而且未来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
这位家长与孩子就此类问题多次发生冲突,最终都会以孩子嚎啕大哭、摔门而出告终。
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这位爸爸非常愤怒,但原因却过于简单粗暴:「我就是觉得他不像一个男人!」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男子汉」不能哭,不能闹,要果断、大胆、无畏、勇敢,而不是注重外表、优柔寡断、多愁善感。
的确,他家孩子确实与大部分男孩子所喜欢的东西不一样,比较与众不同,但是并不能片面地说这个男孩子有问题。
但是,这位父亲毫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认为每个男孩子都该成长为钢铁直男的认知其实也有问题:也许,我们今天的家庭和社会,有着对男孩子必须「够爷们儿」的严苛要求,这些标准不容辩驳,却没有给男孩们预留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成长。
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与史泰龙、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一样散发着极为浓烈的荷尔蒙气息,男性群体依然有着相当的多样性——霍金是男的,郎朗是男的,莫言也是男的,但他们三个哪位也不像电影里恨不得一拳能掀翻一辆汽车的「钢铁真汉子」。
在男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长总会有个「男子汉」的未来蓝图,但这个所谓的「男子汉」,完全可能夹杂着社会赋予男性的性别偏见:一个男人必须迅速弄明白如何成为一个具体堂堂男子汉,否则他就无法生存。
古往今来,很多家庭都一直在沿用这种教养方法,而这种教养文化的过度影响,却大大地增加了伤害孩子的风险。
过分强调孩子成为「男子汉」
无意间会伤害孩子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所谓男孩——他不仅是个男性,他更是一个孩子。很多时候,家长让孩子当男子汉,并不是要求孩子表现的像个男性,而是要求孩子必须瞬间长大。
每当要带孩子去卫生服务中心打疫苗的时候,我都会倍感头疼。并不是因为我的儿子不愿意、不配合,也不是因为他有哭闹不止、难以安抚的风险。
相反,除了出生前三个月打针会因为痛感而嚎一声之外,其他时候都能表现出超乎他年龄的淡定和坦然,像一名无所畏惧的战士,因此,每位给他打针的护士或医生事后都会情不自禁地夸一声:「真棒!真勇敢!」
真正让我头疼的,是周围此起彼伏的其他孩子的哭闹声和某些家长的训斥声。
我记得在儿子满 3 周岁,排队打疫苗的时候,排在我们后面的,是一位估摸 3 岁左右的小男孩。
小男孩正哭着鼻涕眼泪横流,上气不接下气地尖叫着:
「我不要打针!我不要打针!」
男孩的妈妈站在一旁尴尬不已,而男孩的爸爸则恼羞成怒地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吼:
「哭什么哭!不许哭!每次都要哭!男孩子还怕打针,要不要脸!」
反观我们这边,我会将儿子抱在怀里,对他说:
「宝宝,有一点点疼,但是马上就完事了,加油!」
而孩子爸爸则会在打针前抓着儿子的另一只手,轻声安抚说:
「如果你害怕,就看着爸爸,爸爸陪着你。」
在接种疫苗的大厅里,家长们呵斥孩子,但结果孩子还是会怕还是会哭。在如此剧烈的负面体验之间,倘若夹杂着对「男子气概」重复的刻意强调,你觉得孩子会对「成为男子汉」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我们在要求男孩向「男子汉」靠拢的时候,常常忘记了一个事实:在成为成熟的男性之前,他们还是孩子。有时对孩子的「阳刚」所提出的要求,其实是不切实际的胁迫。
孩子 3 岁前,并不用
过分强调他的性别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有一次逛商场,我看到有个两三岁的男孩子看到一双粉色的鞋子,拿在手上不肯放,看意思还挺喜欢的。但是家长却如临大敌——「你个男孩子你喜欢什么粉色的啊!放下!」
的确,男孩子对于很多玩具有着近乎天性的亲近:汽车、火车、闪着光的小手枪。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也可以对一些其他的玩具产生些许的兴趣。
并不是孩子一接触那些被社会认为不适合他性别的东西时就要遭遇否认的,我们是要保护孩子的性别天性,我们同时也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绝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认知,会在社会和环境下走上正轨,并不会因为在两岁多时多看了某双粉红色的鞋子而提高风险。
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在父母看不见的时候,同伴社交与个人阅历会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建立对性别的认知。
不强调性别偏好教育
要加强性别交流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与其不断跟孩子强调「男孩子该做什么」,倒不如教教他们「作为男孩子,该怎么和女孩子交流」。
男性的行为建立并不仅仅来自于「我该做什么」的简单堆砌,更来自于对那些和他们不同性别的人的认识和交流。
我见到很多家庭口口声声说要培养「男子汉」,却每天晚上由妈妈带着儿子洗澡。
了解怎么和女性共处,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塑造自身男性特质的手段。不仅仅「坚强」、「勇敢」是男孩子的特质,它们同样是女孩子也应该有的品质。
跟女孩子合适的接触方式和交流方法才更是男孩子的必修课,这会让他们更加立体的认识到「男孩子」该是个什么样子。
尊重女性,与女性交流时保持恰当的尺度,适当的绅士礼仪——这都是男孩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让爸爸多带孩子
言传身教比嘴巴说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很多家庭爱向孩子强调「你是男生,要帮妈妈拎东西」。但是爸爸有没有帮妈妈拎东西呢?也许爸爸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跟妈妈一起去买菜,更是已经很久没机会在孩子面前展现男性模范了吧。
男孩背后的意义,不应该用言语来灌输,而应该由爸爸来更多陪伴。
美国父职行动协会(National Fatherhood Initiative,NFI)在他们出版的书籍《父亲真相》(Father Facts)中披露了协会一系列调研的结果。
他们发现那些与父亲有更多深入积极体验的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有更好的发展:
失当行为更少,心理健康程度更高,随着年龄增长犯罪率会持续降低,物质滥用(抽烟、酗酒等)和早期性行为的风险也会显著更低,甚至还会有更好的学业成绩。
父亲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通过与儿子的共处,来培养另一个合格的未来顶梁柱。
或许很多父亲不知道该怎么陪孩子,但有研究证明了:你只要是跟孩子有双向交流,而不是仅仅是坐着看电视或者你单方面的批评他——几乎所有的父子交互都有积极作用。
从进行户外运动,到联手玩拼图,都能帮助男孩子培养独立品格,让孩子能体会到关爱,也能感受到力量。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