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阅读
  • 0回复

[校园司令]没空调就没法活?看上世纪大学生如何花式避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557
铜币
8845
威望
8834
贡献值
0
银元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3
'6*^s&H~  
   GD?4/HkF  
作者丨周良玲 ,.Ac= "f  
有人说温室效应让地球越来越热,也有人说德国人不装空调是为了亲近自然。21世纪的大学生,没空调的整日叫苦不迭;有空调的日日望穿攀升的电费。那么,从前的大学生是怎么熬过漫漫酷暑的呢?跟着校园司令来倾听他们的消暑故事,或许能给酷暑中的你带来一丝启迪和雅趣。 [pf78  
降温道具:器物里得来的气定神闲 L2Ynv4llm  
没有空调的夏天,冰块是日常所需,这项传统已经延续了数百年。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作家宗璞在小说里描绘过“七七事变”前清华大学的教授生活:“清晨,随着夏日的朝阳最先来到的,是送冰人。冰块取自冬天的河湖,在冰窖里贮存到夏,再一块块送到用户家中。冰车是驴拉的,用油布和棉被捂得严严实实,可还从缝里直冒水气,小驴就这么腾云驾雾似的走了一家又一家。送冰人用铁夹子和草绳把冰从车上搬到室外,最后抱到冰箱里。” d0YN :lJc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百斤重的冰块十元送货上门,好几户人家合买一块用来冰镇瓜果蔬菜。奢侈的做法是在大块冰上铺一层棉被,当凉凳坐着甚至当冰床躺着。  _+%RbJ~H  
冰的床有了,凉的席子、枕头也是不能缺的。“黄粱一梦”里的瓷枕,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泉州也还是普遍寻常的。规规矩矩的瓷枕呈方形,纯黑纹路钩边,东西南北面印着山水草木,画着庭院书生。标新立异的瓷枕更有孩童状的、蝶状鸳鸯状的,青花淡痕的、彩釉浓艳的。瓷枕上包一层棉纱还可以调整软硬。藤席编的方形硬枕也常见,枕头里藏了晒干的荞麦皮,摇起来沙沙响。 f]H[uzsV  
zrYhx!@  
I, 9!["^|  
7c|8>zES:E  
△图为瓷枕 E/@w6uIK[  
枕着瓷枕、摇着蒲扇,到1980年,电风扇也有了。苏州城里时兴长城牌的电风扇,“长城风扇,风扇长城”的广告标语想必也在东吴大学的老校门口响过好几年。不锈钢圆架子围一圈大扇面,底座一排四个键,摁上摁下捯饬着调节风量,能听见“啪嗒啪嗒”的声音,像是露水落地。 nff&~lwhZ  
冰镇时代:烈阳下的冰霜与甜蜜 LU5e!bP  
到20世纪末,窗式空调制冷的声音在大街小巷响起,冰块和送冰人一起消失在马路尽头,可街边冰棍的吆喝声却不曾间断。每当下午两点的钟声震响校园,70后、80后大学生不会忘记口齿间的老三样:盐水棒冰、绿豆棒冰、赤豆棒冰。木头梆子声由远至近,买冰棍的小贩打开了冰箱子,无论品种一律4分钱,断了的是3分,再后来出现的大棒冰和雪糕是8分钱。棒冰摊子前甚至排起长龙。 \O 9j+L"  
9u";%5 4  
t-gg,ttnA  
>h>X/a(=~  
△上世纪70年代,苏州青年买冰棍 Iy8>9m'5  
棒冰是舔着、啃着下肚的。冰镇的还有汽水饮料,是依依不舍送上舌头的。 zSMN k AM  
1979年,可口可乐扬眉吐眼地出现在中国内地,淡绿玻璃瓶里装着棕色汽水,和资本主义眼花缭乱的物质食粮一起,踏着改革开放的巨轮,滋养了一代青年的夏季时光。 Rk8>Ak(/  
!P7&{I,e  
26|2r  
f Co-ony  
而在此之前,最流行的是橘子汁和盐汽水。军用水壶里灌着凉白开再平常不过,而装着稀释过的橘子汁就沾了洋气。商店里的橘子汁都是装在瘦瘦高高的玻璃瓶里,黄澄澄的闪着光。至于盐汽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也是时髦的。其他的啤酒饮料也层出不穷,像电影《致青春》里校花阮莞从床底下拖出来一个大箱,“小香槟”“大白梨”,再加上中国魔水“健力宝”,拉环一转、易拉罐按瘪,整个宿舍都迷醉。 o|lEF+  
食物也有冰镇的。在南方,大学周边的小摊上总是熬一大锅四果汤,空心莲子、绿豆、银耳加上薏米、白糖,煮得淋漓尽致。捞出了沸水再晾着,掺上刨冰,清凉可解毒。至于冷豆花,可以加银耳也可以加赤豆,和着一勺糖浆,昏昏沉沉的闷热下午里送进嘴巴,让人还魂。 zJNiAc  
黑白影像:赤膊围观里的体育热血 s-]k7a 2V  
上世纪80年代,是黑白电视风靡的年代,也是中国女排的黄金时代。相比大杂院里,家家户户齐刷刷守时观看青春爱情剧《血疑》里的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励志剧《排球女将》可能更符合大学宿舍里群居青年的兴致。 D4%5T>^LW[  
3uO#/EbS  
wS"[m>.{v  
BE/#=$wPjM  
△图为上世纪90年代长春理工大学学生观看电视 5tI4m#y2  
但其实集体观看体育比赛才是大学校园里的寻常事,高等学府里礼堂深夜通宵放映足球比赛,灯火通明里男生女生都睡意全无。中国女排在1981年大胜日本、拿下世界杯冠军后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斩获五连冠。此间各地高校的小礼堂,宿舍楼道里都挤满学生,不是挑灯苦读也不是社交派对,而是紧盯着一方小电视,他们有的甚至直接打起赤膊。 [xiZkV([  
到彩电时代,排球转播变成了足球直播。2002年的“世界杯”首次在亚洲举办,韩国、日本是共同的东道主,中国前所未有的闯入决赛名单。“世界杯”在大学生里激起的热情如今愈发高涨,它扫除了燥热天气的烦闷抑郁,带来一场联合大狂欢,昼夜不息。 qQC<oR  
夏日的体育情怀还体现在游泳里。大江大河里的是野泳,一大批革命青年在大学时代横渡湘江,水性不凡。清华大学1911年建校便有游泳池,武汉大学更在1934年首创女生游泳课。 U%3d_"{;  
1ipfv-hb6  
:eqDEmr>  
P]A>"-k  
△上世纪70年代,大学生集体游泳 iK{ a9pt  
乘凉和茶会:夏日里的一大雅事 / * J}7  
夏日往往绵长,枯坐无聊不如聚众搓麻。摄影师赵钢的影像集《我的大学》里就记录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宿舍里搓麻将的场景。当时宿舍里聚众打麻将要先在桌上铺一层毯子,再堵好门。有坐在板凳上的有坐在下铺床边的,后排床沿上还有围观的。 a]^hcKo4  
!|K~)4%rj  
fNOsB^Y  
s"b()JP  
△图为上世纪90年代长春理工大学学生打麻将 /7#KkMg  
电影《致青春》里也有类似景象,不过打的是纸牌,围观的里三层外三层,手里拿着牌的人另一手还拿着烟,烟雾缭绕里输了牌的人贴了满脸白纸条。 .ky((  
嫌弃宿舍压抑的就跑到室外,围着坐一圈乘凉。当时西南联大校园外的茶会是一大雅谈,汪曾祺就写过一篇《联大忆旧——泡茶馆》。云南夏季气候不热,学生间圈子活动却是繁盛。联大茶馆里平常稀稀落落坐着的都是学生,有看书、写作业后来成了名家的,也有平时私底下热血澎湃组织学生运动却在茶座间安安静静打一场桥牌的。泡茶馆费用不高,助教们和研究生组织学会讨论学术,亦有低年级学生打探好时间蹭着听一听的。用汪曾祺文章里的话说,一来“可以养其浩然之气”,二来“茶馆出人才”“不少人的论文、读书报告都是在茶馆写的”,三来“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 mB &nN+MV  
在越来越浮躁的当今,看看以前大学生怎样度过炎炎夏日,我们就会发现闷热天气里生活依然有乐趣、千篇一律的迷茫青春依然有路可走。“心静”换不来凉意,怀旧也不是花露水,多少年了,夏天还是那么热,但是酷暑下的赤子之心永续。 "2HSb5b"`  
(图片来源于网络)       T-x1jC!B'  
       sev^  
       UD6D![e  
q B-9&X  
1SoKnfz{6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Hr FPx&d1  
喜欢这篇文章   kylR)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46c7f*1l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