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6阅读
  • 0回复

[幼儿心理]父母的唠叨会变成教育的“毒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05

    
导读:唠叨是一种畸形的“爱”。 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唠叨是一种畸形的“爱”。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就是为了孩子能拥有更好的未来,于是“说教”就成了他们惯常用的教育方式,这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唠叨。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认知问题,很难理解家长的关心。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与其不停的唠叨,远不如用事实和行动来说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会更好。


    父母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
    
        每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家长既没有原则和界线,又舍不得按照事先约定惩罚孩子,或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解决,只好学习祥林嫂,不停的唠叨了。一般孩子对最初几次的唠叨,还是能听进去一部分的,家长就感觉“管用”会延续使用,可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唠叨次数多了,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心生厌烦。
    
没耐心听孩子说话
    
        每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总是按照成人的处事原则来判断孩子的对错,完全忽视孩子的发展特点,也不去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所以,不仅会用自己的话打断孩子的话,还认为孩子是“狡辩”。这直接导致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并使孩子自尊心遭到伤害,严重的会自我封闭,不再和家长说任何事情!
    
对孩子的控制欲望太强   
    
        不能否认,很多父母也真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管是时间、金钱和精力上。但父母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听自己的“话”,如果孩子幼小没有反抗力量而不啃声,父母就感觉自己没有威望,于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当面对青春期反叛的孩子时,孩子的对立就让家长不停“诉苦”,变成了一个“怨妇”!
    
    
        但是,过多的“控制”和“抱怨”,只会让孩子更想挣脱束缚,所以给彼此相对自由的空间,真正的去理解孩子,支持他某些正确的想法,反而会让孩子愿意听你的“唠叨”。
    
对孩子有过高期望
    
        不少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所有希望,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期望考入名校,并作为教育“成功”标志。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没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骤去做,父母就忽视孩子其他的兴趣,指望通过督促来促进孩子。其实,这种无情和过度强化的教育方式,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还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才能。
    
双方的兴趣点不一致
    
        不少家长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说,比如关注孩子的成绩、人品、健康等,而这些对孩子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若父母更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就使亲子交流缺乏共同的语言。所以,家长经常会插孩子的话,孩子由于思维被打断很难恢复,这就可能使原本正常的交谈,直接变成了父母的唠叨。
    
    
        其实,父母的唠叨都是一种负面情绪,也是一种焦虑的表现。从理论上说,适度的焦虑是比较好的现象,促使人们改变。只是当父母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变得唠叨时,要想一想弱小的孩子,他们是否能承受你的负面情绪宣泄?所以,父母要尽可能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负面情绪已经累积时,就不要再絮叨了,因为此时你说的话,孩子已经听不进去了。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