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2阅读
  • 0回复

[正太萌娃成长记]容易受打击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你应该了解一下情绪伤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1-17

  
朋友家孩子今年上初二,前几天刚刚期末考试完,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孩子,这次期末考试却考得很糟糕,这让朋友十分难过,她说她家孩子之前从来不这样的,可是自从有一次摸底考试老师污蔑他作弊之后,他就开始分害怕考试,以他的成绩,考全班前二十肯定是没什么问题,不知道为什么那次事件会对他影响这么大,朋友请求我去帮他跟孩子聊一聊。
我遇到过很多心理素质低的孩子,一到正式的考试场合就掉链子,这也是有的,可是这个孩子有所不同,我看了他的课堂笔记和平时做的练习,从老师的评语及他题目的正确率来看,应该不会是他现有成绩的水平。




可是,一个成绩本来优异的孩子,为什么会在老师污蔑他作弊之后,就开始那么排斥考试呢?难道真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呢?
01、孩子下意识抵触某一事物,有可能是触及了他的“情绪疤痕”
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女人,父母在她上小学四年级时离婚了,但她却很争气,考上了一个好大学,人也温柔大方,本应拥有幸福的婚姻,可是她连嫁两任丈夫,都因被家暴而终止婚姻,后来遇到第三个男人,这是一个从高中开始就暗恋她的男人,终于得到她的芳心,身边的人都为她感到高兴,认为她一定找到了最终的幸福。
没想到结婚没多久,她却又因被家暴而闹得沸沸扬扬。那次她被第三任丈夫打,很多亲戚都来到她家里质问那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她,她的第三任丈夫哭着告诉大家:我也不想啊,可是每当我们发生一点很小的争执时,她都会哭着对我说:“你是不是想打我?你是不是想像我爸对我妈那样打我?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为什么想要打我?”这样的话说的多了,男人这次竟然真的向她伸出了自己的手。




原来,人的情绪其实也如皮肤一样,具有复原机制,女人从小看惯自己的父亲对母亲家暴的场景,过了一段痛苦的生活,后来父母虽然离婚了,过去的那段生活带给她情绪的波动却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时间长了就如一道疤痕印在她的心底。
而这种情绪的复原机制形成了一种“假性遗忘”,让她暂时忘记了那段痛苦,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不再纠结于过去,所以过了一段快乐的单身生活,直到结婚以后,每当她和自己的丈夫像自己的父母曾经一样争执时,这种熟悉的场景就触发了她小时候留下的情绪伤疤,旧伤又开始复发,就出现了她对待自己丈夫的那种情绪,导致了一次又一次被家暴。
作者杨文利在《女性情商课》这本书时曾经提到过“情绪疤痕”这四个字,他把所有人们感到不悦的情绪统称为情绪疤痕。
他说:“一个人、一首歌、一个特定的场景,或是一种味道,都能轻松唤起人们尘封已久的情绪记忆。你以为自己忘了,结果再次想起时,那种感受依然清晰无比。”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开头说的那个孩子为什么会因为老师的一次污蔑而对考试这件事耿耿于怀,并不是他心眼小,也不是他心理承受能力差,而是基于那次污蔑事件之后,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帮助孩子梳理和疏通自己的情绪,导致孩子形成了严重的“情绪伤疤”,而“害怕考试”这件事,就是“情绪伤疤”的后遗症。




02、想要了解“情绪伤疤”,我们必须先了解情绪记忆
美国知名的婚姻和家庭问题治疗师朱迪斯·P·西格尔在其著作《情绪勒索》中用类比的方式解释了人类大脑关于情绪记忆的特征,他是这样解释的:

  在记忆储存库里,实际上有两个存储不同情绪的“抽屉”,一个“抽屉”存储着积极向上的事件,另一个“抽屉”里存储着消极事件,如果我们遇到好的事情,那么积极事件的“抽屉”就会随之打开,这时我们便只关心那些让人感觉愉快的事物,而忽略那些被隐藏起来的“坏抽屉”里的事件。


  同样,当我们想到坏事时,我们就会只关注“坏抽屉”里的事物,这个时候,可以抵御坏事的事物就被隐藏在“好抽屉”里,无法释放出正能量的情绪,帮助自己抵御坏情绪。

看到这里时,我突然想到网上曾经流传过的这样一个关于骆驼的寓言故事:
一个骆驼跋涉在沙漠里,又热又渴,一肚子火不知道往哪发,突然一个小玻璃片硌到了他的脚,它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将碎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顿时染红了沙粒。生气的骆驼一瘸一拐地走着,血迹引来了空中的秃鹫,它叫着在天空中盘旋着,骆驼被吓得狂奔起来……
跑到沙漠边缘时,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了附近沙漠里的狼,疲惫的骆驼只得像只无头苍蝇般东奔西突。仓皇中跑到一处食人蚁的巢穴附近,鲜血的腥味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出,黑压压地向骆驼扑过去。一眨眼,骆驼就鲜血淋漓地倒在地上了。




骆驼是被食人蚁杀死的吗?不,它是打开了自己情绪记忆里的“坏抽屉”,导致自己所有抵御坏情绪的能力都被隐藏在了“好抽屉”里,以至于想到的、遇到的全是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最终伤害了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说的、“祸不单行”的原因。
当我们碰到的问题让我们觉得很郁闷时,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了,如果把人比作成一台电脑,那么这件“糟心事”就像是电脑中一个正在进行的巨大程序一样,每一刻都在困扰着你,占据着你原本就不大的内存。
那么人的记忆库跟电脑记忆库一样,都是有限的,当一个人的记忆储存库中与坏事相关的情绪越多,其情绪伤疤就会越多,那么这个人的情绪就越容易失控,这样的结果会直接导致你因被这件事所纠缠,而无法全身心去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去,然后坏事一个接着一个地来。




03、如何避免产生更多的“情绪疤痕”?
记得我上初中时,有一天晚自习,教导主任从窗户外面悄悄查看班级纪律情况,突然从窗户外面伸出脑袋,而当时我的座位是在窗户边上,本来专心致志在看书,猛然看到教导主任的头,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那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情绪疤痕”,以至于我很久以后晚上都不敢朝窗户外面看。
可是,我们如何避免产生更多的情绪疤痕呢?

了解自己的“原生情绪”和“衍生情绪”,并进行正确处理

加拿大心理医生谢里·范·狄克在其著作《高情商是练出来的:美国大学里的高情商训练课》里曾说过:“尽管情绪十分复杂,我们却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情绪,一类是衍生情绪”。
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超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可是那个玩具家里已经有了类似的,我就没同意,结果趁我拿东西时,孩子自己生气地走开了,我原以为孩子不久就会来找我,就在原地等他,结果过了几分钟他也没来,我当时又气又急,到处找他,心里想的是找到他我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暴揍一顿。
后来我在收银台找到了他,在他丢的那几分钟里,我所有的着急、恐惧、愤怒在看到他的那一瞬间都变成了庆幸,虽然孩子通过假装走失对我实施反抗,但我确实被吓到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不见了,那种恐惧是属于原生情绪,而当我意识到孩子是为了反抗我而故意走丢时,我的愤怒就是属于衍生情绪,如果遇到那件事之后,我不对自己的衍生情绪进行疏导,那么我相信很久以后,那种误以为孩子丢失的恐惧情绪还会存在,以至于让我在每一个午夜从噩梦中惊醒。
所以为了疏导自己的衍生情绪,我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蹲下来正视孩子的眼睛,告诉他我在他走丢的几分钟里有多害怕,也告诉他我有多在乎他,明确地让他感受到我的爱,而不是把我的愤怒传达给他。从那以后,再也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培养注意力,专注于现在,而非过去未来

我妹妹家孩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前几天期末考试没考好,我听到妹妹这样训她家孩子:“考试前让你好好复习,你只顾贪玩,这下好了,又没考好,你忘了去年你跟同学一起聚会时说起成绩你多丢人了?
从妹妹这句话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妹妹对孩子的成绩没有正确的认识,她只觉得孩子考好了让她有面子;二是去年孩子没考好让妹妹很难过,今年又遇到这样的情况,触发了妹妹的情绪伤疤,让她又感受到了去年此时孩子没考好时的难过,然后经由这样的埋怨来表达自己对孩子“不争气”的痛心。
《自控力》这本书里曾有这样一句话:“人脑像个求知欲强的学生,对经验有着超乎大家想象的反应,你每天学数学,那就是越来越擅长数学;你每天忧虑,那么它就越来越忧虑;你让它专注,它就越来越专注。”
大脑的特性就是总在过去和未来跳转,很少专注于现在,这也是为什么会容易造成情绪疤痕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沉浸于过去和未来,而是接纳并专注于当下的情感体验,就会有利于我们克服愤怒,超越消极情绪。
正如上面我妹妹那样,完全可以趁着寒假帮孩子把之前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一下,告诉孩子过去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现在如果好好努力还不晚,这样不仅能够鼓励孩子查漏补缺,还能帮助孩子养成专注于当下的习惯,在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去后悔和怨天尤人,而是珍惜当下,积极改变现状,我想对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一定是个好的促进。





利用“具身认知理论”,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芝加哥心理学家西恩·贝洛克曾经提出过一个心理学理念,叫“具身认知理论”,大概意思是,人的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生理体验可以激活心理体验。
打个比方,现在是冬天天气特别冷,当我们面对寒风弓起身子,蜷缩在一起时,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一样感觉温暖,反而觉得天气更冷了,相反,当我们舒展四肢,不再那样蜷缩在一起,反而觉得当前的天气不是那么冷了。

  这种状态被西恩·贝洛克称为高能量姿态和低能量姿态,当我们伸展四肢处于高能量姿态时,我们的身体就会更舒展,也会让人感觉更舒服和自信;当我们蜷缩四肢处于低能量姿态时,整个人就会处于紧张和对抗状态,自然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把这个理论用于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孩子犯了错,你正想对孩子发脾气时,如果此时你伸出大姆指,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实孩子所犯的错,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不可原谅;而当同样的场景,你伸出的是中指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怒气越来越盛,越来越觉得孩子的错误不可原谅。
这就是生理对心理产生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具身认知理论”。
懂得了“具身认知理论”,当我们的坏情绪来临时,就不要再傻傻地被动等待情绪控制我们,而是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状态,使自己处于高能量姿态,以帮助自己快速平复情绪。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触发更多过往的情绪疤痕,自己也会变得更加放松和平静。




作为父母,只有自己的情绪稳定,懂得不去制造更多的情绪疤痕,才能用更加理智和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这样才能养出更健康的孩子。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