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阅读
  • 0回复

[育儿热点]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21
— 本帖被 admin 从 儿童资讯 移动到本区(2021-07-19) —
P|tO<t6/9*  
vjGo;+K  
地震后,灾民当然首先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援助,物质上的援助本身就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的心理效应。但他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援助,也需要直接的心理的援助。震后的心理辅导就是一种直接的心理援助。适当的心理援助应该可以帮助其减轻压力,尽快地进入灾后重建。我没有专门研究,更没有直接做过灾后的心理辅导,但我在工作坊上曾经数次处理过创伤后的个案。查一些资料,加上我掌握的知识,我理解:这个时候的心理辅导,关键还是与灾民通心。而与他们通心,首先是理解他们的情绪。 DFB@O|JL  
1 ~Y<//5E  
地震后灾民的情绪应该至少有: df 4A RP+  
qs6]-  
1、恐惧; {9&;Q|D z  
:Uzm  
2、哀伤; x_N'TjS^{  
D rUO-  
3、焦虑; x;P_1J %Q  
&tLgG4pd  
台湾经历过921大地震,对这方面有不少研究。郑石岩先生的《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写得不错,尽管说的是儿童,成人也适用。此文关于“恐惧”的处理讲得尤其好,特向大家推荐: /tx]5`#@7]  
2ozax)GY  
《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郑石岩(前教育部训委会常委) kX7C3qdmt  
XH4  
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而强增孩子的创伤和惧怕。 x:NY\._  
nLZTK&7}  
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当然,防震防灾的教育,灾后的安全与卫生,乃至赈灾救助的工作都需要作适当的教学,但心理辅导的工作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 r1`x=r   
z,[Hli*0  
震后惧怕是什么 A5I)^B<(  
;;OAQ`  
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QC OM_$y  
MDZ640-Y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 X1x#6 oi  
A Ru2W1g  
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设法纾解而不是压抑。 _ @NL;w:!  
TCwFPlF|  
在辅导时,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和不安的想象,传输给孩子,而加深其惧怕的心理。 ArI2wM/v  
GX!G>  
引导孩子表达恐惧和不安,对他同理的支持,进而引导孩子认清过度不安的不合理,让惧怕得到缓解。 ]___M  
a od-3"7[  
教孩子面对现实,越能了解真实,越不容易受制于非理性的惧怕。 A@!qv#'  
~*&H$6NJS  
关怀孩子,愿意聆听他们的忧虑、不安和困扰,并设法解释、厘清和安慰。 b.JuI  
NqazpB*  
正确的行动会带来积极的想法,同时也引发好的情绪反应,把握这一点,辅导就会成功。 u"cV%(#  
u^ +7hkk  
遵守这些原则之后,教师要能与孩子同理,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他的话,看他的遭遇和心情。支持他,爱护他,孩子就能从创伤的心结中走出来。现在,以下提供几个简单易行的班级辅导方式,供教师参考使用。 +K :Dx!9  
58tARLDr  
澄清恐惧情结 }_M~2L?i  
Ha0M) 0Anv  
第一种方式是澄清地震的恐惧。我们所面对的大灾难,如果一味想逃避或隐讳不说,就不能浮出意识表层,把它看清楚,那会使孩子更害怕。佛教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只兔子在睡梦中,被树上掉落的果子惊醒,大喊着「灾难来了!大灾难来了!世界末日到了!」森林的动物,一片惊恐声中都在奔跑,不断地传开来,结果所有的动物都在惊恐逃难。这时,一位觉者来到森林,逐一追问他们从那里听来「世界末日到了!」终于追问到兔子。觉者问: y *jp79G  
S}m)OmrmA  
「你怎么知道大灾难,世界末日到了?」 /!yU !`bY  
taHJ ub  
「我在睡觉时,听到砰的一声,令我惊吓非常,我以为世界末日到了。」 ,GbR!j@6  
%op**@4/t\  
「你能带我去看看吗?」于是兔子带领觉者去看个究竟。结果却发现原来是树上掉落一个果子。于是,平伏了一场恐惧的逃难。 ,F8Yn5h  
Q0`wt.}V2  
强烈的惧怕总是挟杂着消极和不安的臆测。如果老师能在大地震之后,带领儿童厘清惧怕,认清现实,就能使理性发挥功能,而不会陷入无谓的焦虑,或情绪违常的后遗症。于是,教师可以来一次《班级情绪纾解交谈》活动。它的过程是: gZ3u=uME  
;40/yl3r3[  
教师引言(五分钟):教师用平静的口语,简单介绍这次大地震的状况,造成的损害和伤亡。并举一个温馨、机智、救人的故事当对比。 sk<3`x+  
zx"s*:O  
引发儿童说出心中的惧怕(三十分钟):例如「小朋友!你在大地震时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最害怕的是什么?」老师可以简短说一下自己张惶失措、害怕的情形和余悸,引导孩子一起说出来害怕什么?并请注意: ^B.5GK)!  
0y'H~(  
把孩子惧怕的原因或想法,逐项写在黑板上。 by1<[$8r  
c \J:![x  
逐项检讨它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现实;把不符合的打×,把符合的打○。 WTQ\PANAaR  
~rqCN,=d  
老师要引导孩子认清惧怕是由于消极的想法,而非现实,因为现实是可以努力改善的。 v!-/&}W)1  
jP$a_hW  
对于合理惧怕事项,应讨论如何克服它,如何预防它。 .LnGL]/  
1Ti f{i,B  
整理班级交谈结论(十分钟): .=7vI$ujd  
8?#/o c  
由老师作结论,区隔值得害怕和不值得害怕的事。 rK6l8)o  
i4Q@K,$  
值得害怕的事要如何预防,才不会发生危险。 Y|F9}hj(  
I#Y22&G1  
带领孩子作一行动方案-如何做好预防措施,或帮助家人重建家园的要点。(以上时间安排可视需要调整) ` xEx^P^7  
<SAzxo:I  
情绪纾解交谈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引导孩子缓解惧怕的心结,它的要领是从发觉到宣泄;从讨论惧怕事件中认清那些值得担心,那些不是;并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考,采取预防和安全措施,从而把惧怕转移到理性的积极行动上。 O_ muD\  
g#pr yYz  
类似的过程,也可用在讨论「如何赈灾」、「如何帮助受灾家庭的儿童」。从引发酝酿气氛,到热心的讨论,找出方法和实践行动,能激发儿童的爱心和生命的活力,让心理得到健康和良好的自我功能。 1Kw+,.@d  
oQ/E}Zk@  
孩子从宣泄到认知,由认知到正确的行动,是他们在多挫折的现实环境中,最好心智成长的教育。 E!)xj.aS$  
Tj` ,Z5vy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 yangersao.com) f M :]&  
喜欢这篇文章   .]Y$o^mf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RQ]?^  
End [###page###] 嘲笑自己的惧怕 B?gOHG*vd>  
4<w.8rR:A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一起来嘲笑自己的惧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受到强烈惧怕压力时,可以透过嘲笑自己的害怕来解开心结,例如「啊!我怕得两脚发软,笑了起来,连胆子也被震碎了!」然后哈哈大笑,「当时我怕得魂不守舍,差点把尿都急出来了!」然后哈哈大笑。班级老师可应用自嘲表露,带领儿童自嘲情绪等!比比看谁自嘲得最有趣。大家轮流对自己担忧的事自嘲,有助于孩子澄清惧怕。举办前,教师要先说明:「每一个人都会惧怕,怕是自然的事,正因为有怕,我们才会预防危险,会去思考解决问题。我们把心中的怕说出来,对于不合理的部分,由本人加以嘲笑,可以带来更理性的态度和心理健康。不过,我们绝不嘲笑别人的惧怕。」最后,教师作个结论,说明自嘲是无伤大雅的事,而且有助于情绪纾解和压力的清除。但要特别强调: }#RakV4  
t:x\kp  
不可互相嘲笑,只可以自我嘲笑。 ~|D Ut   
Hh3X \  
维持不伤害自尊的气氛,让自己不合理的惧怕情绪宣泄。 ~~ /|dh5  
YlJ@XpKM  
教师可以带领先作惧怕的自我嘲笑,引发每一位同学参与。 kYP#SH/  
>UTBO|95y  
教师结论时,要说明惧怕的非合理性和自我嘲笑的价值。 <y('hI'  
$t'MSlF  
生命的关怀 [B*x-R[FI  
2G & a{  
其三是《生命的关怀》,当班上有同学或同学的父母罹难时,老师应将父母罹难的儿童列入个案辅导,并应设计一些团体活动,引导孩子产生水平思考,转移其哀思和伤痛。哀思和伤痛一旦陷入垂直思考,就会不断联想,作白日梦,孩子会更加孤立,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如果能转移思考的事件,做点别的事,参与团康、游戏等活动,则能转移原来困扰的思考线路,朝向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路,这就称做水平思考。 R6 <X%*&%  
}<0BX\@I  
行动(activating)会产生想法或信念(belief),想法引发出情绪的结果(consequence),心理学上称它为ABC理论,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适当的活动,带领班级活动,帮助孩子转移哀伤,这些活动例如: "+R+6<"  
D :4[ ~A  
把教学活动设计为团体活动,如表演、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等。(对于灾区转来的学生,更需采取合作学习,协助其适应环境和学习活动) `!3SF|x&  
7FP*oN?  
找时间作团康活动,例如歌唱、游戏、运动等。 aB2F C$z  
Tt`u:ZwhF  
在生命关怀的活动中,每个人讲一段祷词;祈求上苍的保佑(可依家庭不同信仰祷告),并祝福罹难者在精神世界安乐。 h9&0Z +zs  
~f&E7su-6+  
写一封信给在天之灵的罹难者,请他放心,对于父母罹难的儿童,全班同学都会跟他作朋友、帮助他、跟他一起玩,请他放心,并朗诵出来。 U/66L+1  
1Z/(G1  
在教室里祷告、祈福、写信给罹难者,目的不是传教,而是要每一个孩子,依其宗教信仰,或想象的精神世界,让他们表露情感,透过写信和口头的祷词,让孩子们纾解情绪。念祷词和写给亡者的信,教师要举例引导儿童的重点是: 64 wv<r]5j  
:(U ,x<>  
诚心的祝福罹难者,并说出自己会珍重自爱,创造光明的人生。 @ p9i  
hE'-is@7  
怀念往事的美好,并说出往事已成过去,自己会更努力向上,做个好孩子。 R3)~?X1n  
38Mv 25N  
陈述感恩的心情和珍惜生命,并表达同学们会互相友爱、支持和合作;发挥慈悲和爱。 3)t.p>VgO  
>;aWz%-  
引导学生作《生命的关怀》不免触及宗教,但教师要严守宗教中立,不涉入宗教仪式,而只做情绪和情感的宣泄,并超然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做一个有爱有智慧的人。 a_^\=&?'  
v|_K/|  
班级进行祷词和宗教朗诵的活动,只能在孩子来上课的一周内实施,时间过去就失去价值,教师要特别把握其时效性。 TPQ%L@^ L+  
K-^\" W8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 yangersao.com) c)6m$5]  
喜欢这篇文章   htO +z7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Gt8M&S-;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