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7阅读
  • 0回复

[家长来了]育儿八大谣言,家长们需谨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9-17

  




谣言一:孩子不睡午觉会影响发育
真相:作息规律、睡眠质量更重要
孩子不睡午觉,尤其在幼儿园不睡午觉,愁坏很多父母。
孩子睡午觉确实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舒缓情绪、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等,但并不等于一定要强制午睡。
到了5岁,已经有90%以上的宝宝不需要天天午睡。
有的孩子夜晚的睡眠时长、质量都很好,白天即使不午睡,精神状态也很好,生长发育也正常,那就不需干预。
比午睡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一个规律、充足、良好的夜间睡眠和生物钟作息。
12岁以下的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9小时。
生长激素是在入睡一个小时左右的深度睡眠中分泌的,所以,孩子最好能在晚上9点前就躺到床上,在早晨的另一个分泌小高峰5-6点过去后再起床。
就是说,孩子不午睡可以,但晚上一定要睡好!




谣言二:右脑开发得好,孩子才聪明
辟谣:右脑开发是个伪命题
“右脑开发”近些年很是时髦,可科学上根本没有“右脑开发”这个事情。
有一种说法,似乎得到了广泛“认同”,那就是:左脑指挥右边的肢体,右脑指挥左边的肢体;反过来,左边的肢体活动带动右脑,右边的肢体活动能强化左脑。因为人们通常较少使用左手,所以会造成右脑不够发达。
其实,幼儿的脑是同步发展的,没有右脑先启动再带动左脑的任何证据。
在解剖学上,两只眼睛的左半部投射出去是右视野,右视野到左脑;两只眼睛的右半部投射出去是左视野,左视野到右脑。并非右眼到左脑,左眼到右脑。所以叫孩子遮盖一只眼去启发另一边脑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人叫孩子用左手写字、盖住右眼来启发右脑,完全不了解大脑是个合作无间的脑,只要中间的桥——胼胝体没有被剪断,信息的交换就是快速无碍的。
尽管研究证据历历在目,坊间却仍然充斥着右脑开发、潜能开发的谬论。想想看,孩子右手写字就已经写得不好看了,还叫他用左手写;两只眼睛都近视看不清了,还叫他盖住一只眼看黑板,真是折磨孩子。




谣言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辟谣:大脑终生可塑,不存在起跑线一说
不少父母超前教育,生怕孩子起跑晚了输掉人生,对不住孩子,十分焦虑。
其实,在神经学上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这回事,实验已找到终身学习的神经机制。
虽然目前并不知道人类大脑每天有多少新细胞诞生,但从对成年老鼠的实验中知道,每天有5000~10000个新细胞出生。而且,如果这只成年老鼠努力学习新的东西,那么它大脑中新生神经元的寿命就比较长,存留的细胞就越多。所以,越是要求思考的作业,越能产生新细胞。
美国有一个实验,请大学生到实验室来学杂技团的抛球。先扫描一次大脑,然后让他们练习到能同时抛接三个球,并达到持续一分钟不落地才可以停止,这时再扫描一次大脑。受试者回去休息三个月,不碰触球,再回到实验室来扫描一次大脑。
当实验者把三张不同时期的大脑图摆在一起作比较时,很明显地看出:第二张图的顶叶掌管空间运动的地方有些特别活化,血流量增多,区域变大;持续三个月不练习,那个地方又缩小了。
这个实验很清楚地指出:过去以为大脑过了青春期就定型、不可改变的观念是错的。人类大脑可以因外在环境的需求而改变内在工作的分配,人的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
所以,家长真的不必让孩子在起跑线上争先后,人生好似马拉松,起跑早晚都可能赢。




谣言四:孩子5岁必须分房睡,否则影响独立
辟谣:年龄不是分房睡的标准,安全感才是
一位妈妈在孩子4岁那天,开始尝试分房睡。
孩子总来敲父母的门,一会儿说“有蚂蚁爬进房间”,一会儿又说“自己的超人玩具落在妈妈房间里”。
父母都认为孩子在说谎,训斥回去了。
结果,第二天早晨一开门,发现孩子在门外蜷缩着睡了一夜。
这对父母心疼不已,于是又让孩子跟着大人一起睡了。
到底几岁分房睡才是科学的呢?现在主流的专家一般建议:
3岁以前,同床睡;3岁以后开始尝试分床,6岁以前最好完成分床这件事。
但是,太早分房睡并没什么好处。
当幼小的孩子跟母亲分开的时候,他们的皮质醇激素就会上升。皮质醇激素是我们人体在应付一些危险情况时,分泌出来一种激素。如果皮质醇激素水平下不来,孩子就会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会一直感到恐慌和不安。
也就是说,过早和孩子分床、分房睡,容易让你的孩子在压力中长大,一直处在亚健康状态。
而且,过早地分房睡,孩子和父母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孩子可能产生各种安全感的缺失。
所以,分房睡并没有固定的年龄,什么时候孩子有了足够的心理能量来面对妈妈不在身旁的世界,什么时候才是分房睡的最佳时间。
谣言五:孩子爱摸私处是性早熟
辟谣:跟性早熟是两回事儿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困扰:
儿子喜欢摸小鸡鸡,有时边看动画片边摸,十分担心这孩子会上瘾,甚至是性早熟。
3岁的女儿经常趴在床上,身体紧贴着床,屁股有力地一上一下地蹭,还满头大汗。妈妈知道她在干什么,却不敢贸然阻止。
孩子爱摸私处,甚至有自慰行为,是不是性早熟的表现呢?
其实,很多孩子爱摸私处,是出于好奇和探索。
尤其在大小便时、在洗澡时,男孩和女孩都可能会偷偷查看、抚摸自己的私处,想好好探究一番自己的身体。
也有的孩子突然爱摸私处,可能是私处有皮疹、湿疹、尿道炎、膀胱炎等生理问题。
不过,很多4岁以上的孩子频繁地抚摸私处,是孩子通过抚摸自己生殖器、肛门等行为,获得一种生理快感和心理满足,这是正常的性心理发展活动,并不是性早熟。
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一般会在 6~7 岁会消失。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摸私处可以,但要注意卫生和场合;也可以多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多陪伴孩子,从而减少孩子自慰的行为。
谣言六:越早教孩子认字越聪明
辟谣:优势期很短,还可能有反效果
有研究发现,在学前被强迫认字的孩子,初入学时会表现得优于其他人;到小学二年级时,在学校的表现就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了,但是在学习的态度上却有显著不同——他们比较被动,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再往后,往往状态更不如意。
2007年,美国社会学家发表研究结果认为:“人为的干预可以在短期内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当人为干预消失后,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会降回来。”
美国心理学家的相关调查研究也得出结论:在5岁时,超前学习的孩子认识更多的数字和单词,但到了6岁,这一优势就消失了,与此同时,在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上,没有超前学习的孩子更具有明显优势。
日本是极端强调早期智力开发的国家,而奥地利的孩子7岁以前不识字。但是两国的人均诺贝尔奖指数,奥地利比日本要高出数倍。
心理测量学上充分显示,3~5岁儿童的智力具有不确定性。更主要的是,智商不能作为预测个体的健康、幸福或成功的唯一标准。
早期对于孩子过度的智力开发,比如认字或算数能力的开发,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未必是好事。




谣言七:孩子爱说脏话是没教养
辟谣:只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很多父母说,自己的孩子屎尿屁等脏话不离口,有时在公共场合也大声说出来,让自己很丢脸,感觉自己没有教好孩子。
其实,孩子对于词汇,并无道德上的“好坏”评判。
事实上,说脏话的过程,孩子能够感受到一种语言带来的力量。比如,他一说“屁”,就能逗乐听话的人,下次,他就会继续。也有一些“咒骂”的话,本身就是新奇又野蛮的,也能够成为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所以,有时候,说说“脏话”对孩子来说,是种心理需要,父母不可盲目打压。
再遇到宝宝说脏话的情况,妈妈可以对宝宝的话置之不理,训斥反而是对说脏话行为的一个强化。如果宝宝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不理我”,妈妈可以告诉宝宝:“这样说话别人是不爱听的,就不会理你了。”并告诉宝宝怎样说更好。当宝宝逐渐用规范语言替代脏话后,妈妈要及时鼓励和称赞宝宝的正确行为。
当然,家中文明有礼的用语习惯、好的语言环境、父母的示范,也都很重要。




谣言八:看动画片能提高宝宝语言能力
辟谣:恰恰相反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可能平时说话比较口语化,词汇量有限,心想,如果让孩子看动画片是不是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呢?
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邀请了一个中国人,每周花一定时间去教10-12个月的宝宝中文,12次之后发现:这些宝宝对这个时间里面所涉及的中文词汇有了很好的反应。
同时,研究人员让第二组宝宝通过听录音去学中文,再让第三组宝宝通过观看视频去学习中文,同样也是12周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听录音、看录像的宝宝在学习中文的任务上,没有任何的进展,几乎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对于0-3岁的宝宝,用看动画片的方式来提升他的语言发展结果是微乎其微的,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才有效。
而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看动画片或电视确实能够扩大一些词汇量,但是孩子在看电视时,不用去调动自己的这种主动的注意力,而是一种被动注意力,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爱动脑筋,不爱思考,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等。
所以,用看动画片这种方法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促进语言发展真的不可取。
转自:积木育儿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论坛 yangersao.com)
喜欢这篇文章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End

点赞支持 歌曲链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