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1阅读
  • 0回复

[育儿热点]不信任孩子的后果 比想象中的更可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2693
铜币
109594
威望
109437
贡献值
0
银元
-519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21
— 本帖被 admin 从 儿童资讯 移动到本区(2021-07-19) —
2[O\"a%  
不能随便认为孩子在说谎,不要因为我们的无知、不信和无情,而让生命的花朵夭折于尚未绽开之时。 |i}5vT78  
l$>))cW!  
据报道,近一个月来,广州市某医院精神心理咨询科天天满员,病人平均需等候3-7天才能入院,而住院病人中近五成为12-18岁的中学生。如此数字本来足够让人震惊,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孩子向家长坦承有抑郁症,家长却不肯相信,认为孩子“意志薄弱”,闹自杀是在装病,以逃避学习压力。身为监护人如此麻木不仁,让人不得不深思背后的原因。 RPXkf71iM  
(_9cL,v  
近年来,全社会抑郁症患者人数不断增长,发病呈低龄化趋势,这本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家长对抑郁症缺乏足够的了解,简单归之于“想不开”“压力太大”的还算比较理智的,完全视之为孩子自我开脱甚至欺骗家长的也大有人在。如此冥顽不灵,到底是因为无知还是无情? R*DQm  
+&U{>?.u  
抑郁症是一种病,而且有器质性病变的明确表现,中度以上需服用药物,严重者甚至需要“电击治疗”,绝不是开导或者鼓励就能解决的。笔者见过一位心情开朗的女士患了抑郁症,白天开导别人,夜间却在体验噩梦般的“了无生趣”,把各种自杀的方式想了个遍。幸亏最后时刻给朋友打电话,而这位朋友又碰巧知道抑郁症是怎么回事,力劝她第二天就去医院就诊,还留给她一个忠告:决定自杀时千万记得打电话给他。后来靠积极治疗,服用药物,这位女士才摆脱了病魔。所以,千万不要轻视抑郁症,认为只是心理问题。 1L4-hYtCj  
lT<4c5 %  
对不少家长来说,无知是一个原因,更深层次则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任何不利于学习的表现,在一些家长眼里都属于“巧立名目,逃避学习”。这里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家长根本不懂抑郁症,而是根本不相信孩子真有病。而孩子之所以得不到家长信任,因为在他们眼里,孩子的健康远不如成绩更有意义。 *c 0\<BI  
^:(:P9h  
个别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之痴狂,差不多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什么身体健康,什么自杀,在他们的心目中,就如同“高考工厂”里标语上写的那样,“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只要孩子活着一天,不管是否得了抑郁症,都必须学下去。因为最后得多少分,进什么学校,都直接关系到家长在亲朋好友前的面子。“无情”才是家长不相信孩子患抑郁症,不断催促孩子学习,最后把孩子逼上绝路的根本原因。如此父母虽然未必患有抑郁症,但其痴迷、偏执乃至疯狂的程度,病情堪比抑郁症患者最后自杀时的严重程度。孩子完全成了家长实现自己意图的工具甚至牺牲品。 UC u4S >  
ZRK1 UpP  
好多年前,我参加一个子女教育论坛,听见一个家长介绍如何将孩子每一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还洋洋自得。我实在听不下去,就套用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蒂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的句型,问她:“假如孩子还有三天可活,她将如何安排。”她很自信地回答:“不会。”我告诉她就在前几天的另一个会议上,亲耳听到一位母亲无尽的悔恨,孩子因病去世,而孩子短短几年的生命历程几乎都被各种学习辅导和兴趣培训所占满。我追问她:“如果还有三周,三月或者三年可活,你会怎么做?”她哑然了。 5S;|U&f|  
%  T2C0P  
今天,不少家长都该追问自己:“如果孩子没了,再好的成绩还有价值吗?”所以,不能随便认为孩子在说谎,要信任孩子、关心孩子,给孩子一块生命和健康的“保留地”,不要因为我们的无知、不信和无情,而让生命的花朵夭折于尚未绽开之时。 b8>2Y'X  
)|H o"VEmg  
(文/来源:养耳音乐网 yangersao.com) "TLY:V  
喜欢这篇文章   MFHc>O DA  
看完留个言、点个赞、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教你涨气质! 8,5H^Bi  
End[xigua]7273886858419896869[/xigua]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